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董微微(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我与长江江豚结缘是在2021年4月的何王庙长江江豚保护区,因江豚迁地保护的需要,我被临时安排开展江豚暂养工作。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江豚,就被其可爱的外表吸引,与其可爱的外表形成反差的是江豚矫健的身姿,每一次捕食、每一次跃出水面呼吸,每一次水底滑翔,都展现出了它的敏捷。那时觉得可惜的是长江江豚现在的种群数量非常少,2017年的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江豚总共仅1012头。虽然江豚种群数量的下降趋势已得到有效遏制,但其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那时,我就下定决心也要加入江豚的保护队伍。
因此,当我获悉第四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工作正在报名时,我毅然决然地报了名。由于有江豚暂养的经验,有过在何王庙江豚保护区开展江豚目视考察的经验,我和我的同事汪鄂洲成功入选,成为此次长江干流宜昌至城陵矶段的江豚考察队员,获得与江豚“约会”的机会。
前期细致的准备工作与培训
2022年9月17日,怀着非常激动和期待的心情,从武汉乘车来到了本次科考的起点——荆州,开始了我与江豚的约会之旅。当晚,所有考察队员见面,并分发了队服和防晒物资,从分发物资的全面就能看出组织者的用心准备,物资涵盖了全身上下,不仅有外套、T恤,还有遮阳帽、水杯和偏光镜;连休息的睡袋都准备好了,让我对准备工作的细致倍感温暖和敬意。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项目组为我们开展了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的理论知识培训,讲解了科学考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安排了人员分组及调查路线。接下来,我们通过考察船上的实操培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直到对流程非常熟悉。为更加科学地分析观测结果,项目组对每位观测队员进行了距离测试,用以分析观测结果的误差。
本次调查采用3种方法同步进行江豚监测,调查共三个组,第一个是目视组,负责采用望远镜等目视的方法观测江豚;第二个是声学组,负责使用移动声学设备和固定声学设备被动捕捉江豚的声信号;第三个是水样摄影组,负责采集环境DNA水样,并负责自动影像辅助系统的影像分析和考察期间的宣传工作。我和汪鄂洲被分到了目视组,负责观测和记录江豚。理论培训中,郝玉江老师强调“目视组成员对每个江段都要同等地观测,不要主观地认为某个江段江豚数量多就仔细观测,数量少就放松警惕”,这对于目视考察非常重要。
理论培训现场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正式开启我与江豚的约会之旅
9月19日,随着一声响亮而悠长的鸣笛声,我在记录软件上按下了开始键,正式开启了我与江豚的约会之旅。随后,我迅速记录了观察者位置(P),包括左、中、右和独立观察者姓名;并记录了航行状况(N),包括距岸距离、水深、航向等;记录天气/观察状况,包括水面情况、眩光状况和眩光所在范围等;船只数量,包括行驶船只数量和静止船只数量。记录完毕后,我迅速拿起望远镜观测中线上是否有江豚出现,心中充满了急切的期待,迫切地希望能与江豚来一场生态之约。
启航前准备
(图片来源:戴年华 摄)
“叮……”,记录软件响起,提醒我每十分钟再记录一次航行状况相关参数。
在认真的观察中,半小时很快到了,接班人员早已在等候交班。所有观察者每半小时轮换一次,新接班的观察者到左边观察者位置,之前左边的观察者换至右边进行观察,之前右边的观察者则休息,每条船的左右观察者共4人,依次轮换。每条船的中间观察者(即记录员)共2人,每半小时进行轮换。每条船独立观察者3人,每半小时进行轮换。每半小时,观察者轮换后,中间观察者则会再次记录最新状态的观察者位置、航行状况、天气/观察状况和船只数量。
左、中、右观察者配合观察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独立观察者观察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我举着望远镜,目不转睛仔细寻找着江豚的身影,微风吹起一点浪花,光线为黑色,形似江豚浅浅出水的样子,我心中激动万分。但通过定睛观察,黑色浪花依然在相同的位置重复出现,因此判定其为浪花,而非江豚。第一天我们从荆州出发,到宜都结束,始终未观测到江豚,我心中难免有些许失落。
期待与江豚约会的我
(图片来源:史杰 摄)
被动声学监测和环境DNA监测是对目视观察的补充和验证。被动声学包括移动装置和固定装置,移动装置则在白天巡航期间监测江豚信号,固定装置则是在考察船晚上停泊期间监测江豚信号。环境DNA水样采集则是在每个巡航调查区段,选择典型江段进行采集。
每天考察结束,本次考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队长郝玉江老师都会组织我们开一个小结会,总结今天的江豚观察情况,总结今天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每位队员提建议的机会。为了江豚考察工作能更顺利的开展,队员们都踊跃发言,根据自己遇到的问题,反映情况,并提出好的解决方案。项目组则会一一记录,并积极解决,当天晚上就落实解决队员们反映的所有问题。例如,我们目视组,记录人员反映:(1)船上风太大,记录电脑容易被风吹走,造成设备损坏和数据丢失的危险;(2)在白纸上记录船只的数量不太便于书写和统计;(3)天气较热时,电脑容易过热死机;(4)下雨时容易淋湿电脑,导致数据损坏等等,我们目视组的队长王睿龙博士都一一记录,并在当晚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小结会后是晚餐时间。晚餐前,在郝玉江老师和范飞老师的组织下,所有队员进行了拉歌互动,气氛非常融洽,《打靶归来》、《军港之夜》、 《水手》、《朋友》和《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一首首铿锵有力,极大地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
巡航期间被动声学监测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环境DNA采集
(图片来源:中国中央电视台)
实现了与江豚的第一次约会
9月20日,今天的路线是从宜都至葛洲坝下,然后返回宜都。当科考船航行至葛洲坝附近时,有观测队员发现了江豚,终于见到心心念念的江豚了,我们都异常兴奋,但大家压抑着内心的喜悦。记录员冷静地在GPS上打点,并在软件系统中记录完数据,然后投入江豚的观察中。随后,我接班了,当科考船航行至宜都铁路大桥下时,左边观察者发现了江豚,并告知我记录,我和右边观察者也一同帮助左边观察者确认,确认完毕后,我迅速在GPS上打点记录位置,并冷静地在记录软件上记录所有相关参数,包括观察者与动物间的距离、动物所在方位、观察者姓名、观察者的观察方法(双筒望远镜还是裸眼)、观察到的物种名、物种的群体大小、动物距最近岸的距离、母子豚对数和动物所在栖息地的环境类型代码。今天非常忙碌,记录了大量的参数,但是心中无比的喜悦,没想到第二天就看到了江豚,实现了与江豚的第一次约会。
观察到的江豚
(图片来源:戴年华 摄)
实现与江豚的频频约会
随后的几天考察中,也零星观察到了一些江豚地身影,但最令人震撼的是9月25日洞庭湖口外成群的江豚,这是本次长江干流考察宜昌至城陵矶段干流江段,我们见过的最大江豚种群,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当观察到成群的江豚时,最大的一个难点是确定江豚群的头次。我们船上经验丰富的考察队员们,通过仔细观察和计数,最终确定了此处江豚群的最小值、最大值和最优值,让我又学到了专业的考察统计知识。
江豚一定会有个美好的明天
不知不觉中,本次干流宜昌至城陵矶段考察圆满结束了。我们所有考察队员站在船头与两艘考察船来了一张大合影,所有队员在“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队旗和“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的旗帜上签上了我们的名字,仪式感满满。
长江干流宜昌至城陵矶段考察结束留影
(图片来源:科考队员提供)
为总结本次考察的成功与存在的问题,在本次考察队郝队长的组织下,全体考察队员聚在一起,开了一场轻松愉快的总结大会,每个小组的组长和每位队员都对本次江豚科学考察进行了总结,并交流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大家尽情抒发着对考察的感受,尽显对江豚考察的不舍,对队员们的不舍。我们如同大家庭一样,和睦融洽,处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总结大会
(图片来源:科考队员提供)
庆祝长江干流宜昌至城陵矶段考察圆满完成
(图片来源:科考队员提供)
回顾本次考察,临行前,我们单位从上至下都很重视本次江豚考察工作,我们李所长要求我们虚心学习,认真工作,多多交流,努力提高自己。有幸参加如此大规模江豚科考,很多细节还不熟悉,考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江豚考察的专业知识。例如在实操培训中,我就咨询了关于眩光和望远镜视野角度调整的问题,张老师通过简洁的举例和实际操作为我做了详细的解答,使我很快就明白了应该如何记录和操作。
考察期间,我也有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尤其当同组的其他队员观察到江豚时,而自己未观察到,心中便会愧疚和不自信,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没有观察正确,导致江豚出水时未观察到。范老师则给我鼓励,不要灰心,告诉我可以根据江豚的呼吸规律和运动方向预判下一次出水的大概位置,这样更有助于观察到江豚的再次出水。
在考察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并思考可能对考察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我发现接班时可能存在漏洞,有多次观察到江豚都是在交班的间隙,但交班时却又是观察最薄弱和最容易疏忽的时候,因此在交班时应格外的专注。另一方面,今年的极端干旱导致长江中游水位极低,可能对江豚观察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按照计划,我们的两艘科考船应分别沿着南岸和北岸,距岸边约300米的距离航行,但由于水位较低,部分江段的航道仅设置在中间很小的区域。因此,在航道中航行时,考察船实则距岸边距离远远超过300米,远距离的观察可能会降低目击能力,好在被动声学设备对江豚的监测范围比较广,可以较好地弥补下。
考察期间,《长江日报》的记者朋友对我进行了采访,播报了我们考察江豚的过程。能够被媒体采访,我内心非常高兴。更重要的是,我感知到了人们对江豚保护的关注和重视。有大家齐心协力的保护,江豚定会有个美好的明天。
接受长江日报采访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本次考察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考察江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了一群有趣的人,他们认真负责、乐观善良,相处起来非常愉快,对我也是非常的照顾。令我感触比较深的是,有不少队员,为了更好的观察到江豚,在非当班的时间也作为附加观察者仔细观察着江豚。大家齐心协力,只为同一件事,那就是尽可能准确地观察好江豚。人的一生是由每一天组成,在本次宜昌至城陵矶干流江段江豚考察的9天里,我过得快乐而有意义,为我的人生增添了绚烂的色彩。
本次考察中,我目击到了多次江豚,也算是与江豚约会成功了。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其保护效果的好坏显示着长江大保护的成效,长江江豚保护工作极其重要。作为水生生物保护者,我们不仅要保护长江江豚,还要保护长江的所有其他水生生物,保护长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共护长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