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长在树上的“鸟儿”——禾雀花

黄瑞兰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普工作者
收藏

每年的2-4月,南国春来早,主角禾雀花登场,如同坠落凡尘的小小天使,每个都携着小小的翅膀,带着饱满的笑容,争奇斗艳,带来满园春色。

在鸟类世界中,禾花雀(黄胸鹀)因“天上人参”的美誉,而被人们吃成濒危动物,已列入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名单。在植物界则有一种“藤上奇花”——禾雀花,同样备受关注和保护。它的外形与小鸟极为相似,惟妙惟肖,且受伤的时候还会“流血”,是华南地区极具观赏性的本土奇花。

富有灵性的禾雀花,指的是豆科黧豆属(Mucuna)的这类植物,它们外形趣致巧妙---花的旗瓣如胸颈,翼瓣像双翅,龙骨瓣是调皮而尖翘着的小尾巴,似欲展翅飞翔的小鸟,玲珑可爱;花萼如披了一层闪亮的棕色毛,露出一个个毛茸茸的小脑袋;花柄似小鸟长长的喙,如雀儿嬉戏于鸟语花香。长长地一串垂下枝头,如一只只巧夺天工的鸟儿,热闹地簇拥在一起,令人不得不惊叹于造化的神奇。

白花油麻藤(邓新华 摄影)

那么,神奇的自然之手,为什么把它们塑造成小鸟的模样呢?

据观察,禾雀花的花,只有在旗瓣(“小鸟”脑袋)、翼瓣(“小鸟”身体)和龙骨瓣(“小鸟”翅膀)受到一定压力时,才能打开。而研究表明,蝙蝠和鸟类是该类群植物最为常见的传粉者。

其中红色花系的禾雀花,多数吸引鸟类来帮忙授粉,而白花、绿色、紫花色系的,则多数是蝙蝠授粉。如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就是依靠果蝠授粉。蝙蝠的飞行距离远,每次可携带大量花粉,传播花粉的能力比昆虫更强。

由于蝙蝠以声波分辨距离和方向,有些黧豆属物种会在花瓣中演化出独特的声波引导结构,将旗瓣当成凹面镜,更有效地反射蝙蝠发出的超音波,借此吸引蝙蝠的注意。如中美洲的一种黧豆属植物(M.holtonii),花的旗瓣形成凹槽,与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相似,因而该结构能够让蝙蝠发现在夜间开放的花朵,并为之传粉。它有一个大大的花序,花序每次开一两朵花,花中有花蜜,吸引蝙蝠传粉。有趣的是,该种植物不同开花期的结构,反射超声波的频率不尽相同。开花后能够反射较强的声波,且特化的萼片能够准确指引蝙蝠顺利进入花蜜腺,腹部沾染花粉,帮助成功授粉。

而依靠蝙蝠传粉的植物,其花朵多数会释放含硫或含氮化合物,具有难闻气味。所以,禾雀花的味道并不讨喜,尤其是成熟透即将凋落的花儿,更是臭味远飘。

据国内科学家的观测,泊氏长吻松鼠和赤腹松鼠也是紫色禾雀花——常春油麻藤(M.sempervirens)的授粉者,它们会用上唇和鼻子,拱动紧密贴合的花瓣,使花儿瞬间打开,在它们吃花蜜时,花粉也会粘到它们的头、鼻和触须,这样它们就能把花粉散播到其他植株上。

常春油麻藤

禾雀花常生长于山涧野外,但在华南植物园的蕨园、药用植物园等园区,禾雀花的栽培时间悠久,其中有一株已有七八十年树龄,是目前广州市长得最粗壮和最优美的一片禾雀花。禾雀花藤如虬龙盘曲,占据大片天地,串串花儿悬于半空,如梦如幻,每到禾雀花绽放的季节,慕名而来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

小知识:白花油麻藤,又名雀儿花,常绿木质大型藤本。它们生在密林里,花和果实都长在老藤上面。分布于广东广西,喜温暖湿润气候,耐荫耐旱,畏严寒。该种生长迅速,蔓茎粗壮,茎长可达30米以上,叶繁荫浓,其生命力顽强,能盘树缠绕,越冠飞枝,攀石穿缝。其花序悬挂于悠长盘曲的老茎上,吊挂成串,每串二、三十朵,串串下垂。素有“独木成林”之说,一藤成景,盛花期间,游之如入仙境。

白花油麻藤

除了常见的白花之外,还有粉红色的变种。另外开深紫色花的是常春油麻藤,其花朵比白花油麻藤的略小一些。而紫白相间的则是大果油麻藤(M.macrocarpa),花冠深紫色,旗瓣甚短,圆形,稍带绿白色。花朵全紫色,花比白花油麻藤的小1/3,花序如串串葡萄,花期在更晚些的5-8月的是褶皮黧豆(M.lamellata)

褶皮黧豆(邓新华 摄影)

虽然禾雀花的气味不佳,但新鲜的禾雀花可拿来烹饪,作佐肴的时菜,也可伴肉类煮汤,煎炒均美味可口,晒干的禾雀花可入药,是降火清热气的佳品。种子也可供药用。

评论
快乐自由
少师级
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