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中和”是人类面临和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积极开展的“碳达峰”“碳中和”就是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做出的庄严承诺。
在一系列“双碳”工作中,长江经济带作为非常重要生态文明建设组成部分之一,同样肩负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任。《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1)》报告就专门从“双碳行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长江生态建设与“双碳”目标间的问题、发展与挑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局部地区治理效果明显,水土流失强度有所降低。同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技术路线成熟。
长江源上游的四川省泸州市的纳溪区清溪河,经过治理后,变成了如今水清鱼跃的“惠民河”,每年减少土壤流失7.5万吨,还进一步带动了旅游业发展,提高了居民收入。下游的江西等地通过“治山、理水、控污”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有力促进了当地的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建设。
治理后的水土流失区不仅在水土流失方面得到了显著抑制。各地区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特色,摇身一变成为绿色“聚宝盆”。
10年来,长江水土流失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面积成功实现“双减少”,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5.2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力侵蚀面积减少4.37万平方公里,减幅12.10%;风力侵蚀面积减少0.83万平方公里,减幅35.47%。与此同时我国全国的水土流失动态检测系统也显示,2021年度我国继续保持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和风蚀“双减少”态势。
水土保持工作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综合了工程、植物和农业技术三大措施,统筹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是山丘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