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美誉。巨大的自然地势落差为青海赋予了充沛的水电资源,再加上海拔较高,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同样丰富,因此青海被认为具备得天独厚的产生“绿电”的条件。
2022年6月25日至7月29日,青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35天的全清洁能源供电,活动期间,清洁能源发电量99.7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45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16.1万吨,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度电碳排放量等5项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青海的“绿电”行动不仅在节省本省的电力支出成本的基础上满足了全省全清洁能源供电,还可以分享部分电量给其他省市。从青海省向南通过直流大通道,可以向四川提供能源,实现青海新能源的跨省“互济”,为“绿电”提供更加广阔的输出空间。在“绿电5周”期间,青海和四川结合本省电源和电网特性,实行日夜电力互补措施,在保证青海省用电需求的同时,帮助四川平稳迎峰度夏,发挥了能源畅通循环的特性。
2022年7月,青海郭隆至甘肃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投产,线路全长146千米。工程于2021年8月开工建设。工程的建成进一步优化了西北地区电网网架结构,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汇集、省际电力互补互济能力,助力青豫特高压工程清洁能源外送,提高青豫直流全寿命周期利用效率,对甘肃中部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事实上,从2017年开始青海就逐步开展“绿电”供应试点行动,从7日、9日、15日,到“绿电三江源百日”暨全省绿电31日、“绿电7月在青海”,再到今年的“绿电5周”系列活动,绿电活动已成为青海能源转型发展的“名片”。
“绿电5周”不仅是简单意义上时间的延长、形式的创新,更是作为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的果敢实践。未来,青海“绿电”将成为推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中坚力量,服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美好生活充电。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