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考日记:在内陆“出海”的一天

中国科普博览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青海湖海拔3205m,位于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每年的8月,是青海湖景色最美、气候最好的时候。

2022年的8月2日~8月12日,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美丽的青海湖,在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合作下,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我们参与的是其中的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种群数量的调查

Part.1

青海湖初印象

图片

青海湖景区门口

(图片来源:作者)

8月的青海湖是绝美的。随着汽车向青海湖的方向逐渐驶近,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湛蓝色的湖水和天空仿佛连成了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竞相绽放,五彩斑斓的野花肆意地生长着,美不胜收。我们仿佛置身油画世界,随手一拍,都是精美的大片。

图片

8月的青海湖和金黄的油菜花

(图片来源:作者)

图片

游客仿佛置身在油画里

(图片来源:作者)

Part.2

数数量、装“粑粑”

拍完美丽的青海湖,我们立刻展开了调查工作。

普氏原羚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又称滩黄羊,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多样性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极危(CR)[1]。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西部、青海、甘肃和宁夏等地,之后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其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不断下降,根据2021年底最新的调查结果,普氏原羚仅有3000只左右。

普氏原羚个体大,喜欢栖息于湖周或开阔平坦的草原和沙漠边缘,其分布区植被低矮,在沙地上会留下清晰的足迹链,容易被观测者发现。而且它们的活动范围比较固定, 不会进行长距离的季节性迁徙,随着人类的活动,动物的栖息地被道路、农田等分隔,变得越来越斑块化,普氏羚羊即使是在这种斑块之间的迁徙也不频繁[3]。

8月正值普氏原羚繁殖后期(育幼期),此次的普氏原羚种群数量调查涵盖了6个分布区域的15个观测样区,80个观测样点,包括普氏原羚环青海湖的所有栖息地。此次调查也结合了无人机监测技术,将进一步确定青海湖流域所有普氏原羚分布区域的面积。

在调查中,我们使用了样线法,这是为了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所谓样线法,指的是先由车辆按我们之前规划好的观测线路,将我们送到能观察到普氏原羚或者发现有普氏原羚活动的观测地点,然后使用奥林巴斯双筒望远镜进行观察。一旦见到普氏原羚群落,我们就会记录观察日期、时间、群体大小、所在位置的GPS位点及植被类型。

由于普氏原羚在相邻分布点之间可能会有迁移,可能会造成统计数据上的误差,所以每个分布点我们都会在1~2天内完成。为了避免重复数到同一只普氏原羚,我们在观察和统计数量的过程中都会尽量避免打扰到它们;而对于因为受到惊吓而逃跑的普氏原羚,我们会单独记录下其数量、性别组成和逃跑方向,在之后的调查中避免重复计数

图片

在青海湖哈尔盖铁路南拍摄到的普氏原羚照片

(图片来源:作者)

图片

在青海湖哈尔盖铁路北拍摄到的普氏原羚照片

(图片来源:作者)

在调查种群数量的同时,我们也要研究普氏原羚的肠道微生物和食性,所以我们会尽可能收集新鲜的普氏原羚粪便和毛发、骨头等组织样品。发现样品后,我们会将其装至离心管或自封袋,贴上标签后放入液氮罐低温保存[2]。

图片

将采集到的普氏原羚粪便装入离心管

(图片来源:作者)

图片

将采集到的普氏原羚毛发等组织样品装入自封袋

(图片来源:作者)

Part.3

在内陆“出海”

我们本次来青海湖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普氏原羚,但在开展了几天调查工作之后,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可以去青海湖的海心山上看看。

虽然这并不是我们的工作范围,但对我们来说,了解普氏原羚生存环境中的生态系统也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自然也没有浪费这次难得的机会。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去码头。船驶离码头不久我们就发现,青海湖太大了,我们在船上向远处望去,根本看不到陆地。虽然我们身处内陆,但真的就像在“出海”一样。正值早上7点左右,日出东方,我们都非常兴奋,趁着绚烂的朝阳拍了好多照片。

图片

青海湖清晨的日出

(图片来源:作者)

图片

船上正在拍日出的我

(图片来源:作者)

船越行越远,陆地慢慢离开了我们的视线。行驶3个小时左右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远处的湖心岛——海心山。如果说青海湖是中国陆地上的一颗宝石,那么海心山就是这颗宝石上最闪亮的地方。我们感觉就像看到“新大陆”一样,非常兴奋,迫不及待想登上那片神秘的土地。

海心山位于青海湖中心偏南(36°51′N,100°08′E),海拔约3300m,形如海螺,是青海湖的一大旅游胜地。岛很小,仅有1平方千米左右,高出湖面70m左右,但其上也有丰富的植被,比如芨芨草、针毛草、野葱以及少量灌木[4]。古人曾有诗赞道:“一片绿波浮白雪,无人知是海心山”。

图片

远处的海心山

(图片来源:作者)

海心山上水鸟很多,主要有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和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 Jerdon)。野花茂密,我们沿着岸边走的时候还拍到了一只赤狐(Vulpes vulpes),这让我们十分惊讶,在这样一个小岛上竟然还有赤狐这类肉食动物存在,这说明一个较为完整的岛屿生态系统正在悄然形成。

图片

在海心山上休息的普通鸬鹚

(图片来源:作者)

图片

在海心山上奔跑的赤狐

(图片来源:作者)

由于时间安排较为紧张,我们在海心山上停留了大概一个小时,就离开去下一个地方——“三块石”。正如它的字面意思,这个地方主要由三块大石头组成,但这三块看似简单的石头,是很多水鸟赖以生存的家园。这里的水鸟种类和数量都很多,主要有普通鸬鹚和棕头鸥,三块石也是青海湖水鸟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图片

从船上拍远处的三块石

(图片来源:作者)

图片

在三块石休息的普通鸬鹚

(图片来源:作者)

我们的船沿着三块石航行一圈之后,就开始返程了。返航也差不多用了3个小时,到达码头已经是下午6点了。不管是看到海心山还是码头,我们都会感到兴奋,可能是海心山代表着目的地,而码头代表着起点,陆地总是能给人一种踏实放心的感觉。

图片

码头

(图片来源:作者)

Part.4

结语

普氏原羚的稀有、海心山的神奇、三块石的简单,以及在内陆“出海”的精彩都让我们回味无穷。在回程的车上,我们一直都在聊着“海上”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意犹未尽。

青海美丽的风景中,藏着独特的“高原-岛屿生态系统”。作为科考人员,我们有幸欣赏到了这里得天独厚的美,也感受到了大自然孕育生态系统的神奇手笔,希望这份美丽能够不被打扰、永享宁静。

图片

船上的我们和海心山合影

(图片来源:作者)

参考文献:

[1] 蒋志刚, 江建平, 王跃招, 等.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J]. 生物多样性, 2016, 24(05): 501-551+615.

[2] 平晓鸽, 李春旺, 李春林, 等. 普氏原羚分布、种群和保护现状[J]. 生物多样性, 2018, 26(02): 177–184.

[3] Yang J, Jiang Z. Genetic diversity,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demographic history of Przewalski’s gazelle (Procapra przewalskii):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J]. Conservation Genetics, 2011, 12(6): 1457–1468.

[4] 海心山气候考察组. 青海湖海心山气候考察[J]. 气象, 1985(10): 23–25.

图片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贾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图片

图片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评论
演绎无限精彩
大学士级
青海湖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物基因库。用实际行动确保青海湖碧波荡漾,让青海湖生态华丽“蝶变”,让“高原明珠”更加璀璨。
2022-11-11
科普老兵闻向东
大学士级
大自然孕育生态系统的神奇手笔,希望这份美丽能够不被打扰、永享宁静。
2022-11-11
坦 荡 荡
少师级
8月的青海湖是绝美的。湛蓝色的湖水和天空仿佛连成了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竞相绽放,五彩斑斓的野花肆意地生长着,美不胜收。
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