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 璐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审核:乔红梅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副教授
鼻涕是人体的分泌物之一,感染、物理及化学刺激、哭泣等时都会出现鼻涕。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擤鼻、挖鼻。但是,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吗?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如何正确清理鼻腔,不再被鼻涕堵塞、呼吸不畅!
什么是鼻腔?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侧,从前至后依次有前鼻孔、鼻内孔及后鼻孔,并非仅有我们看到的两个鼻孔。鼻腔具有以下作用。
1.经前鼻孔与外界相通,经后鼻孔与咽部相通,为呼吸道的起始部,对吸入的空气起到加温、加湿作用。
2.对吸入气体中的粉尘颗粒、细菌、病毒等有过滤、清洁作用。
3.在病毒、细菌、原虫等入侵时,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4.嗅觉功能。
5.发声共鸣功能。
什么是鼻涕?
人体鼻腔表面覆盖一层黏膜,具有丰富的腺体,每天分泌约1000ml液体,是鼻分泌物的主要来源。正常情况下,鼻分泌物起到保护、湿润、清洁作用,其中70%用于提高吸入空气的湿度。在病理情况下,如感染、理化刺激等,鼻分泌物明显增多,自鼻孔流出或残留于鼻腔内,就是我们熟知的“鼻涕”。经鼻泪管进入鼻腔内的泪液也是鼻涕的一部分。鼻内孔是整个鼻腔的最狭窄处,鼻涕多积聚在其周围,故鼻涕干燥后形成的鼻痂经常卡在鼻内孔。
挖鼻的危害
多数人,特别是儿童,在鼻痂多时常选择挖鼻来清理鼻腔,这种方式是错误的。挖鼻具有以下危害。
1.损伤鼻前庭皮肤或鼻腔黏膜,特别是鼻中隔前下部的利特尔区,易造成鼻出血、鼻前庭炎、鼻部疖肿。
2.挖鼻时将手部病原体带入鼻腔内,易造成局部感染。
3.鼻前庭皮肤富有鼻毛,经常挖鼻会造成鼻毛脱落、稀少,导致过滤、清洁功能减弱。
如何擤出鼻涕?
鼻腔通过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在静止状态时,咽鼓管咽口闭合成一裂隙。当张口、吞咽、打哈欠、唱歌时,咽鼓管咽口可短暂开放。因此,当用力鼓气擤鼻时,鼻涕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从而引起中耳炎。
擤鼻方法:用示指轻压一侧鼻孔,对侧鼻孔轻轻、分次鼓气,擤出腔内的鼻涕。重复操作另一侧,避免两侧同时用力鼓气。
当鼻涕、鼻痂过多,或存在鼻、鼻窦疾病时,可进行鼻腔冲洗。
鼻腔冲洗方法
鼻腔冲洗可用于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鼻腔各种手术术后等。常见鼻腔冲洗装置有鼻腔喷雾器、电动喷雾洗鼻器、鼻腔灌洗器。
1.鼻腔喷雾器 将喷嘴置于一侧前鼻孔,按压喷头直接喷入鼻腔,然后轻轻擤出冲洗液或低头让冲洗液流出。操作时,喷嘴勿插入过深,尽量朝向鼻腔外侧喷入。
2.鼻腔灌洗器 坐位,头部略向前倾,将塞头置于一侧前鼻孔,利用压力,使冲洗液由一侧流入鼻腔,由另一侧或口腔流出。左右交替进行。操作时,避免讲话、用鼻吸气、打喷嚏和咳嗽。一般为每日2次,晨起、入睡前为宜,每次5~10分钟。
3.电动喷雾洗鼻器 操作方法同鼻腔灌洗器。鼻腔喷雾器喷头小,喷量可控,且便携,但操作不当易损伤鼻黏膜,不适用于鼻腔大面积创伤者。鼻腔灌洗器的冲洗范围广,易引起呛咳。电动喷雾洗鼻器可以深度清洁,舒适感强,不易引起呛咳。每次使用后,清水洗净冲洗器,避免冲洗液残留,定期更换冲洗器,防治细菌、真菌滋生。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如您的家人、朋友出现反复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鼻出血等症状,应注意鼻、鼻窦急慢性疾病,请及时就诊,查明病因,以免延误治疗。根据使用者的年龄、病情、依从性等方面,选择适合的鼻腔冲洗装置,达到有效清洁的目的,避免过多的鼻分泌物堵塞,造成鼻道狭窄、呼吸不畅,继发感染。顺畅用鼻呼吸,避免鼻塞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