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对农村居民美好环境需求的积极回应,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新内涵
二十大报告中对于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目标中明确提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与中国特色城乡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不仅涵盖农村住房、水、电、路、气、教育及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基本生活条件改善,垃圾和污水处理、流域治理、厕改、面源污染治理等村庄环境整治,以及田园环境整治、乡村旅游和文化娱乐等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更是自然、社会和人文的综合整治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当前推进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是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路径,也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实践。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在基层,农村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部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对于农村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都是一种考验。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也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过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环境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农村人居环境的十年建设
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要“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2018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发布,明确了“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大重点任务。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推动未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农村厕所革命务实推进。2018年以来,全国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其中,东部、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了90%。厕所革命的务实推进,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条件,提高了生活环境质量,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和模式,强化源头分类减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有效措施,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稳步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国范围内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同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在一些条件成熟的乡村逐步推行,农村居民的分类意识不断增强,分类的准确性不断提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实施。治理模式不断优化,治理重点不断拓展,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十年来,无论是乡镇污水处理厂还是污水处理装置,日处理能力都实现大幅度提升。2021年末,47.6%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不同的处理模式,并逐渐形成了沼气池处理、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等技术。
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明显加速。一方面,农村清洁行动不断推向深入。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从最初的引导农村居民开展卫生大扫除,逐渐拓展到垃圾大清理、环境大整治,实现了村容村貌从干净整洁向系统健康的转变,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乡村绿化美化更加务实。乡村绿化美化力求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因地制宜选择路径。此外,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内容不断充实,也加快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的步伐。
三、未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重点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户厕改造,引导新改户厕入院入室。加快研发适合干旱和寒冷地区使用的卫生厕所技术和产品,积极开展试点试验,加强不同类型农村户用厕所标准编制。常态化开展改厕技术服务,指导地方科学选择技术模式,强化全程质量管控,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积极推进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问题发现整改和调研督促力度,不断提高改厕质量实效。
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推进农村生活污水便捷低成本处理。加快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
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探索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利用路径。
整体提升村容村貌。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村庄整治和庭院整治,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规范门墙亭廊栏建设和管理,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因地制宜开展荒山荒地荒滩绿化,引导鼓励农民开展庭院和村庄绿化美化。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创建。
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
作者:刘静 常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