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为什么考上好大学却想不开?空心病,大学生们还好吗?

星空计划
原创
星空计划运营团队账号:活动信息发布、创作者培育计划作品发布等
收藏

作者: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 徐凯文

在2016年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内心空虚迷茫”,徐凯文将这些想法称为“空心病”。尽管现在学界对于“空心病”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空心病”本不存在,是徐凯文创造出的一种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空心病”在心理学上存在合理性。

为什么考上好大学却想不开?徐凯文所描述的空心病究竟怎样困扰着当代的大学生们?我们今天就在心理学视角下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空心病”?

“空心病”,这个词语很形象地表现出它的基本特征,即内心空虚、情绪低落等。徐凯文也将其称为“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那么空心病究竟都有哪些特征呢?

症状可能符合抑郁症:从症状上来讲它可能是符合抑郁症诊断的,类似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患有空心病的患者如果到医院精神科或者心理科治疗的话,适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几乎所有药物以及传统心理治疗方法都无效。

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这种孤独感来自于个体认为自己好像跟这个世界上的人没有真正的联系,通常表现为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以及不知道活着的价值是什么。

问题长期累积:通常这些来访者出现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两天,可能之前已经有过尝试自杀的行为。

传统心理治疗疗效不佳:没有明确的早期创伤,也并非由个体面临的挫折或创伤引发,难以通过传统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徐凯文表示,作为精神科医生,任何抑郁症患者如果用电抽搐治疗,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但是电抽搐治疗对“空心病”都没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空心病”所困扰,他们默默地行走在快乐与迷茫的交界处,孤独地寻找着走在迷雾之中。

为什么会得“空心病”?

“空心病”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快速发展下的时代病。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到,自我价值的追求是最高层次的,也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精神需求就更为迫切。但如今,人们仍然停留在一个过度追求物质的时期,精神层面上是荒芜的。

大学生“空心病”的产生,核心问题在于其心理需求、自我价值以及自我同一性的缺失。

首先,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中的核心,它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三种需要:自主、胜任和关系的需要。

自主,即我们对于自己行为的决定性较高时,我们会更愿意投入其中,自我真实感也会得到提升。例如自己喜欢学跳舞,家长也支持,我们就会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胜任,即个体感到自己的能力可以支撑自己去完成某项任务或挑战,并取得想要的结果。它能够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是自我激励的重要来源。

关系,即人们希望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会到爱与被爱,把自己归属到一个更大的集体,而自己能够对这个集体的目标有所贡献。

对于大学生而言,缺失任意这些心理需求,会让他们感受不到自我的存在,从而变得迷茫。

其次,大学生自我价值的缺失来源于教育的大背景,虽然国家正在向素质教育改进和推广,但是在升学的压力下,学生仍然无法完全摆脱向分数看齐的观念。学生们受害于一种观念,即人生的目的只是追求金钱、地位,学习和工作只不过是追求这一目的的手段。他们似乎很多时间都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但当他们发现所有那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荡荡,就有了强烈的无意义感。

因此很多学生在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后,就开始变得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

最后,大学生“空心病”还与自我同一性的缺失有关。这一名词来自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著名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其中提到,十二三岁至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发展的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和防止自我认同混乱,个体意识分化为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并达到统一。

仍然以学跳舞为例假如你特别想成为一名舞蹈演员,这是理想的自我,但你父母不同意,阻止你练舞蹈,一定要你当医生,你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不做不想做的事情,成为不想成为的人,这就现实的自我。

当青年人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不能同一时,就有可能造成自我认同的混乱,进而缺乏理想和目标,对未来的预期处于一种不抱期待的无力状态。

三.“空心病”能治好吗?

目前,“空心病”虽然对药物治疗、甚至传统的心理治疗不敏感,但依然有一些方法可以使其得到缓解。

时常进行自我反思。每日三省我身,通过对自己成长经历进行认真回顾和分析,来深度地认识自我的内心,从而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进行心理测评,或者叫心理测验。通过使用科学标准的心理测评工具进行测评,可以深入分析和评价大学生的性格、兴趣、价值观、技能、人际关系等心理特征。甚至可以通过心理测评发现自己尚未发现的一面。现在比较流行的MBTI测试就是其中的一种;

求助于心理咨询。徐凯文曾表示,这些年他摸索出了一套“空心病”的应对方法,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发现真实自己的存在,实现对自己的肯定,摆脱过去对外界评价和功利目标的依赖。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关于预防大学生“空心病”,大学应开展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对自己的目标与理想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规划,也可以减少迷茫的感觉。

正如上面曾提到的,“空心病”其实是一种时代病,因此,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光靠心理咨询是不够的,人们更应该从观念上做出改变。关注我们身边的人,不仅仅是大学生,让我们用爱和充满意义的生活,填满被迷茫和空虚掏空了的心。

参考文献:

陈建俏.高等院校大学生“空心病”心理危机的理解与化解[J].校园心理,2021,19(05):447-449.DOI:10.19521/j.cnki.1673-1662.2021.05.016.

尚亚飞,尹明柴.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精神追求的缺失与重构——由大学生“空心病”引起的思考[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9(04):48-52+109.

《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徐凯文2016年演讲

2022年11月12日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7315787/

[4]《面对“空心病”,心理咨询师为何感到无力》徐凯文

2022年11月12日 https://mp.weixin.qq.com/s/N_BcfbSYWXZJutGCy2SHzw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夏龙滨
大学士级
知道了
2022-11-15
刘海飞123
少师级
已阅读
2022-11-15
科普中国网友
已学习
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