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长约42米、宽10米、高6米的混凝土水池中,一波波人造的海浪,通过波浪能转化器,为工厂提供照明等用电——这是海洋能的应用场景。
专家介绍,2035年前后国际海上风电可能进入“饱和期”,资源潜力巨大的海洋能迎来重要发展机遇。近年来,传统海洋可再生能源先进国家和地区持续加大开发应用投入,强化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两大类型,海洋温差能、波浪能以及潮汐能等海洋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之一,它可以循环再生,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温差能具有可再生、清洁、能量输出波动小等优点,乐观估计,全球海洋温差能储量的理论值为3×1016千瓦/年—9×1016千瓦/年。目前海洋温差能利用技术已趋于成熟,正从小型试验研究,向大型商用化方向发展,全球已建成海水温差能发电站8座(含试验或验证型发电系统)。
截至2018年底,我国海洋能电站总装机达7.4兆瓦,累计发电量超过2.34亿千瓦时。其中,潮汐能电站装机4.35兆瓦,累计发电超2.32亿千瓦时;潮流能及波浪能发电量较少,分别为350万千瓦时和15万千瓦时。
目前,我国海洋能从业机构超300家,海洋能产业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海洋能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海上运输及电力并网的专业队伍。2017年5月以来,共验收6个潮流能项目;此外,验收6个、新支持4个波浪能项目。
从现状来看,虽然我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的潜在蕴藏量大,但分布并不均匀。我国海岛众多,其中,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广东有759个,距离陆地最远距离约为40海里。因此,需要对海洋能的采集设备要求更高。专家介绍,我国正处海洋能装备高速发展期,工程化装备、海域及用户都是其制约因素,“要打造海洋经济新增长点,就要开发以海洋旅游、海洋能源以及海洋养殖为中心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要坚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今后将大力推动新能源,继续深化海洋温差能、波浪能以及潮汐能等海洋能源开发与利用,继续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