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到底厉害在哪里?

科普中国新媒体
原创
科普中国新媒体官方账号
收藏

几乎所有的古代欧洲人都认为血液就像河水一样,是一种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消耗的东西。雨水汇成小溪,变成河流,最后汇入大海;血液也一样,肝脏把消化的食物变成血液,血液沿着血管流到身体各个地方,然后被消耗掉。一部分血液流入心脏,从心脏一侧进入另一侧,和空气混合,然后也在身体各处消耗掉。根据身体不同的需求,血液有丰水期和枯水期,而如果血液的流动无法和其他体液达成平衡,那人就会生病。对待生病的治疗的办法也像处理河水一样,如果水太多了就想办法泄洪,也就是放血疗法;如果水流到错误的地方就想办法导流,也就是用束带扎住血管。

这整套想法都非常符合直觉,而且也不违反任何日常经验。毕竟,人们只能观察到血管割破会流血,至于血在里面的流向和去处,是看不到的。面对这么完整的理论,要怎么想到它会是错的,怎么证明它的错误呢?

打破这一切的威廉·哈维并不是什么革命性的天才。实际上,他关于人体的理论基础和古希腊人相差并不多。他也认为人体是被体液和生命活力驱动的,也认为血液里藏着看不到的神秘生机,比起他同时代的伽利略、笛卡尔和培根等人主张的人体机械论,哈维的世界观其实要落后得多。

但是,哈维和他前辈还有同时代的人有一点核心的不同,他理解了现代的方法论,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了广泛的观察和仔细的实验上。古希腊留下的种种错误看法,被这个简单的原则一一破解。

古希腊人相信皮肤有呼吸功能,心跳就是皮肤呼吸的表现,心脏舒张的时候动脉从毛孔吸入空气,而收缩的时候则把潮湿的废气排出去。哈维用一系列简单的观察反驳了这一观点:人在泡澡的时候浑身浸满了水,但脉搏丝毫不受影响。埋在深处的动脉没有接触外界的渠道,但一样在跳动。胎儿的动脉不可能越过母体吸收到外界的空气,也不影响心跳。

古希腊人认为两个心室交替收缩,让血液在二者之间通行,但是哈维先是观察了活的心脏跳动,发现两边的收缩是同步的,然后检查了心室之间的心壁,没有发现任何小孔或者间隙,从而证明了血液并不会在两个心室之间通行。

古希腊人认为右心室的唯一任务是给肺提供营养,称为“私密功能”,左心室才负责所谓的“公共功能”,掌控整个身体的运行。但是哈维观察到,左右心室的结构几乎是一样的,功能和运动也是同步的,而且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小也是基本相同的,如果认为一个只负责肺这个小区域的一点小功能,另一个却担当全身,明显不合情理。

古希腊人认为血液会被身体组织吸收,动脉和静脉的功能都是给组织供血,只不过静脉是纯血而动脉是混合了灵气的血。哈维用扎得不太紧的束带阻断了表层静脉的血流,发现远离心脏一端的静脉膨胀了,相反如果把束带扎得很紧,连动脉一起阻断,会发现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膨胀了起来。他因此判断,古人把静脉血的流向搞反了,静脉不是通向组织,而是回到心脏。

不过哈维的理论还面临最后一个问题:血液从静脉进入心脏,从心脏进入动脉,从动脉要如何回到静脉呢?从解剖上看,动脉和静脉并没有可见的连接。哈维只能猜测,在动脉的末端和静脉的末端之间存在某种看不到的联系。果然,在他死后仅仅两年,其他研究者就发现了毛细血管的存在。

今天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被视为现代医学的基石。但在他生活的时代,这个理论面对的只有怀疑和嘲笑。它在医生群体中的影响来得尤其之晚,因为哈维的主要兴趣在于观察和实验本身,对于如何使用获得的结论,他没有多加猜测。当时的医生不认为这个理论对医疗实践有任何影响,反而会干扰他们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毕竟患者接受的一直都是古希腊体液理论。但历史证明,推动医学整体进步的,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观察实验。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