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立丹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产业研究部咨询工程师
随着今冬北方首场大范围雨雪的到来,不少朋友开始穿上了羽绒服。不过,你穿的羽绒服真的保暖吗?关于羽绒服大家最关心的6个问题,科普中国邀请特聘专家、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产业研究部咨询工程师宋立丹老师,带来独家解答。
问题1. 很多羽绒服强调轻薄**、方便,这样的设计会影响保暖吗?**
答:羽绒是“羽”和“绒”的混合物,其中“绒”的防寒保暖作用比较突出。绒子呈朵状立体结构,由绒核和很多放射状的细小绒丝组成,这些绒丝具有中空结构,其中包含着大量静止空气;绒丝与绒丝之间、绒子与绒子之间又可以锁住大量空气。羽绒服采用致密的面料将羽绒固定,羽绒蓬松而富有回弹性,可锁住大量的静止空气,使得羽绒服的热阻很高,有效减弱了身体与外界的热传导,达到保暖效果。通常来讲,厚羽绒服指的是充绒量更大、蓬松度更高的羽绒服,相比轻薄款羽绒服,厚羽绒服能蓄积更多的静止空气,保暖性会更好。
不过,人体对寒冷感知和抗寒能力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需要选择合适厚度的羽绒服。
问题2. 羽绒服为什么老有毛毛跑出来?会影响保暖吗?
答:羽绒服在穿着过程中,会发生有“毛毛”跑出来的钻绒现象,这些跑出来的“毛毛”一般为单根绒丝或者较小的绒朵,品质较差的羽绒服还会钻出带硬梗的小羽毛。钻绒现象会导致羽绒服的保暖性变差,外观也不好看。
为了避免钻绒的烦恼,在购买羽绒服时建议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品牌产品;选择绒子含量较高的羽绒服,减少单根绒丝钻出的可能性;选择有内胆的羽绒服,内胆可以减少钻绒;选择接缝处采用新型压胶工艺的羽绒服,摒弃了传统的针线缝合,避免了从针眼和接缝处钻绒。
问题3. 买羽绒服的时候,衣服吊牌上有很多指标,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答:羽绒服吊牌通常会提供面料材质、填充物、充绒量、绒子含量、蓬松度等信息。羽绒服的面料一般采用性能优异的化学纤维,结构致密可防止钻绒。填充物标明鸭绒或者鹅绒,鹅绒通常绒朵更大更蓬松,保暖性比鸭绒好。
今年4月起实施的羽绒服新国标GB/T 14272-2021不再要求标注颜色,以消除“白羽绒比灰羽绒好”的消费认知误区,因为颜色对保暖性并无影响。充绒量是填充的羽绒重量,充绒量越高,保暖效果越好。
新国标还把旧国标要求羽绒服吊牌说明的“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含绒量是指羽绒中“绒”所占的比例,包含绒子和从绒子或毛片根部脱落下来的单根绒丝两种含量;而新国标的“绒子含量”剔除了保暖性不显著的单根绒丝含量,对保暖性的衡量更为准确,提高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新国标规定羽绒服的“绒子含量”值不应低于50%。
有的羽绒服还会标注蓬松度指标,蓬松度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重量的羽绒所占的体积;蓬松度越高,保暖效果更好。羽绒服的保暖性影响因素较多,不能从单一指标上判断,需要做综合考虑。
问题4. 羽绒服填充物有鸭绒、鹅绒,为啥没有“鸡绒”?
答:鸭绒和鹅绒手感柔软,结构均呈现立体的朵状,由绒核和很多放射状的细小绒丝组成,这些绒丝具有中空结构,其中包含着大量静止空气,绒丝与绒丝之间、绒朵与绒朵之间又可以锁住大量静止空气,可以提供很好的保暖性。而且,鸭和鹅是水禽,鸭绒和鹅绒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防水性,不容易腐坏。兼具保暖性和防水性使得鸭绒和鹅绒成为羽绒服填充物的优选材料。
鸡是陆禽,其本身的鸡绒产量较小,鸡绒结构非常单薄,成不了绒朵,蓬松性较差,难以锁住大量静止空气,因此保暖性较差;而且鸡绒的柄比较突出,如果用作填充物,可能会戳破面料,所以鸡绒不会被用作羽绒服填充物。
问题5. 听说有人穿羽绒服会皮肤过敏,是真的吗?哪些人不适合穿羽绒服?
答:有人穿羽绒服会皮肤过敏,这是确实存在的。有些人是过敏体质,对动物羽绒过敏,就不宜选择羽绒服作为防寒服装。另外,很多时候,过敏情况是由于羽绒服填充的羽绒清洁不到位或者羽绒服清洗、存储不当,导致羽绒里滋生了霉菌而引起的;还有的则是因为面辅料的质量低下导致的皮肤过敏。
所以,消费者选购羽绒服一定要选择符合国标的高品质产品,保障面辅料的品质,以及羽绒的清洁度。同时,我们清洗羽绒服要注意充分晾干,通风干燥存储,避免产生霉菌,影响穿着者的健康。
问题6. 网上有看到过新闻说,有人用洗衣机洗羽绒服导致“爆炸”,为啥好好的羽绒服会突然爆炸?
答:羽绒服一般都采用结构致密的面料和里料来固定羽绒和静止的空气,可以有效防止钻绒和提高保暖性,现在很多羽绒服的面料还会使用特殊涂层,在接缝处采用压胶工艺等,这就导致羽绒服面料的透气性更低。洗衣机清洗羽绒服时,羽绒湿水聚集成坨,机器的高速搅拌会让羽绒服里的气体在短时间内集聚,充满面里料内的某一处空间,这些气体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冲破外层的面料而爆发。这种状况容易出现在使用波轮洗衣机高速甩干羽绒服的时候。所以,如果不是洗衣机有专门的洗羽绒服模式,建议不要机洗羽绒服,尤其注意避免使用高速甩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