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之路,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印发,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迎来行业风口,市场也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随着行业发展,单纯依靠充电的手段难以满足市场的补能需求,换电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赛道。
换电模式是指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进行更换,以满足车主的续航需求,是一种将车和电池分离进行补能的模式。目前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整包换电和分箱换电两种类型。不同于充电桩充电模式,换电模式可以大大节省车主的补能时间。在安全性方面,换电相比充电具有一定的优势。除了上述的优点,换电模式还可以有效缓解电网负荷。换电站成为城市的分布式储能单元,能够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2020年,换电站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也提出,要“加快构建完善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推进纯电动汽车车载换电系统、换电通用平台、换电电池包等标准制定”。
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了1298座换电站,形成了全球最大充换电网络。专家认为,单纯依靠换电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问题,按照不同的使用场景,为新能源汽车选择配置不同的充电、换电方式或是最优解。家用领域以充电模式为主、商用领域以换电模式为主,充电、换电协同服务可能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