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冲 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医院
审核:钱英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
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有多动症儿童的家庭,家长和患儿往往有更多的不良情绪,也通常会比普通家庭承受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家长的不良情绪
多动症孩子的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肯定会面临各种压力,进而产生与孩子情况相关的各种不良情绪。
1**.焦虑** 可分为正常焦虑和病理性焦虑。正常焦虑情绪普遍表现为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心悸、出汗等;病理性焦虑一般持续3个月以上,往往影响生活质量,给患儿带来严重痛苦。
多动症患儿的家长需要长期面对孩子的治疗、康复等问题,对于孩子的未来心里也没底,焦虑情绪会经常出现。常见表现有乱求医、经常处于心神不宁状态、忧心忡忡、对孩子或配偶发脾气等。
2.情绪失调 主要表现是遇到小事就会发脾气、耐挫性低、情绪波动大且变化快。多动症孩子的家长需要面对更多的压力,不管是孩子的治疗还是教育问题,都是没办法逃避的责任。压力过大的时候就容易导致情绪失调,控制不住地发脾气。常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孩子和配偶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动手。
(2)对老师无法保持理性,更不会积极与老师沟通。会抱怨和指责老师对孩子不够理解和关照,甚至会跟老师直接发生口角或冲突。
(3)对孩子的同学或家长:当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情绪失调的家长要么低声下气向对方道歉,要么无条件袒护自己的孩子,但是不管哪种情况,在回到家后,家长都会冲孩子发火以发泄自己的情绪。
(4)对其他人,如同事或陌生人,也常常缺乏耐心和容忍,遇到一点小事就很容易发火。
3.抑郁 表现为明显且长时间的情绪低落。
由于多动症患儿智力水平普遍正常,可以维持正常社会功能,所以家长患抑郁症的情况比较少见。一般患有抑郁症的多动症患儿家长,孩子的病情都相对比较严重。这类家长通常无法正常面对孩子的病情,往往持悲观态度,经常自责,同时会伴有失眠、食欲下降等问题。
二、孩子的不良情绪
多动症患儿也会有很多不良情绪,情绪类型与家长的不良情绪相似,也会有焦虑、情绪失调和抑郁,只是表现有所不同。
1.焦虑 多动症儿童共患焦虑症的比例达25%,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学龄前的多动症儿童多表现为与家人分离时深感不安。比如不愿独自去上学、家人不在时不愿睡觉、被强迫送去上学会哭闹等。
(2)学龄期的多动症儿童多表现为对未来过分担心、忧虑。比如总是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害怕孤独、经常为小事烦躁和焦虑等。
(3)还有一些多动症儿童害怕与他人交往。比如与他人接触或相处时出现持久而过度的紧张、害怕情绪,试图回避他人,恐惧上幼儿园或上学。
2.情绪失调 也就是挫折耐受性低,遇到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情绪波动大且变化迅速。孩子写作业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或不耐烦,这就属于情绪失调。
多动症患儿情绪失调的原因是他们对情绪反应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所以,当孩子出现情绪失调时,呵斥、打骂只是暂时压制了孩子的情绪,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孩子也没有学会如何自我调节情绪。
3.抑郁 多动症儿童共患抑郁比例约18%。相比成年人抑郁,多动症儿童的抑郁有以下3个特点。
(1)遇到一点小事就发脾气、离家出走、学习成绩下降、拒绝上学。
(2)无法准确描述内心的感受,如愤怒、难过、悲伤等。
(3)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表现。
1)3~5岁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明显对游戏失去兴趣,有时可能还会自卑、自责。
2)6~8岁儿童常有腹痛、头痛等不舒服表现,还表现为痛哭、喊叫、易激惹、冲动等。
3)9~12岁儿童通常会感觉无聊、低自信、容易自责,严重的会因为感觉没有希望而离家出走。
4)12~18岁青少年则表现为冲动、易激惹、行为改变、鲁莽、不计后果、学习成绩下降、食欲改变、拒绝上学等。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如何正确看待不良情绪
多动症孩子也好,家长也罢,有不良情绪不可避免,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正确看待这些不良情绪。
首先,要明确知道,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是所有人都会出现的情绪。多数多动症患儿家长只是处在不良情绪状态中,并不是医学意义上的抑郁症等疾病。
其次,当家长觉察到自己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时,不必过度担心,更不要自责,以免让自己变得更加痛苦和无助。
最后,很多轻度的不良情绪,只要处理得当,反而会促进问题的解决。家长要多陪伴孩子,一起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不良情绪也会随之减少。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总之,家里有多动症患儿的家庭,相比普通家庭来说,会遇到更多的养育困难,因而产生很多不良情绪。学会认识这些情绪,可以帮助家长正确面对它们,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及康复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尽早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