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为护肤不惜下血本,我们的皮肤,真的能吸收这么多“营养”吗?

星空计划
原创
星空计划运营团队账号:活动信息发布、创作者培育计划作品发布等
收藏

李静慧

我们每天往脸上涂抹这么多瓶瓶罐罐,为护肤不惜花高价、下血本。但是这些护肤品,真的有用吗?我们的皮肤,真的能吸收这么多“营养”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了解一下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约占人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的平均总面积约为1.5㎡。由外至内,皮肤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构成,在不同体型的人中差异很大,而表皮和真皮的厚度一般较为恒定,在手掌处最厚——可达4mm;在眼睑处最薄——只有0.5mm。

表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构成,由外至内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角质层是皮肤的最外层,由5~20层已经死亡的角化细胞和细胞外脂质构成,是皮肤抵御机械损伤、防止机体水分丢失和环境中可溶性物质透过的主要功能层。市面上有许多“去角质”产品,去除的便是角质层。这类护肤品在短期内能让你的皮肤变得粉嫩、白皙,也让皮肤更容易吸收其他护肤品的活性成分,但长期应用会让皮肤变薄、变敏感,对外界抵抗力减弱。毕竟,除了我们想要的活性成分以外,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甚至是病原体,也更容易进入皮肤了。

在基底层的下方,也就是表皮和真皮之间,有一条0.5~1.0μm厚的基底膜带。它除了保证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之外,还具有渗透和屏障作用。在我们的皮肤中,皮下组织和真皮内是有血管的,但表皮中没有。那么表皮的营养从哪里来呢?靠的就是这层基底膜。基底膜可以看做是一张多孔的半透膜,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基底膜渗透进入表皮,表皮中的代谢废物也可以通过基底膜进入真皮。

而真皮分为两层,浅层是真皮乳头层,是凸向表皮底部的隆起,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深层是真皮网织层,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决定了我们皮肤的弹性。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生长在真皮网织层和皮下组织中,它们属于皮肤附属器,可以穿过真皮和表皮,开口于皮肤表面。其中,皮脂腺一般开口于毛囊上部,通过毛孔排出。我们平时所说的黑头就是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在氧化作用下生成了色素,导致它们看起来脏脏的。有很多产品可以暂时去除黑头,比如黑头贴,但它会导致毛孔变得更加粗大,进而放入更多氧气,加速黑头的形成。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脂腺分泌不再那么旺盛,黑头自然就会消失了。

说完结构,我们再来讲一下皮肤的功能。皮肤最重要的功能不是吸收,而是在外界环境和机体内环境之间形成物理性保护屏障,防御有害物质入侵,防止水电解质丢失。表皮在受到机械损伤后具有自身修复能力,真皮中丰富的纤维使皮肤具有弹性和延展性,而皮下脂肪层对外力有缓冲作用。我们皮肤表面呈弱酸性,具有一定缓冲酸碱的能力,且不利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角质层的生理性脱落,可以定期清除寄生于体表的微生物,皮肤产生的抗菌肽也可以直接杀伤病原体。

当然,皮肤也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这是皮肤外用药物治疗的基础。皮肤吸收外界物质的途径有三个: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其中,最重要的吸收途径是角质层,只有少数化学物质及重金属才能通过毛囊皮脂腺或汗管进入皮肤。从角质层进入皮肤又有两种路线,一种是不断地穿入、穿出角化细胞,直到精疲力竭无法前进。这方式效率太低,只有酒精一类的成分才有这个本事。另一种是穿过角化细胞间隙,见缝插针。这些间隙由细胞外脂质构成,包括脂肪酸、胆固醇、神经酰胺等成分。绝大多数药物及护肤品活性成分,都是通过这一途径进入皮肤。

想要通过角质层,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首先,分子不能太大,护肤品界的“500道尔顿原则”就是这个意思。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的成分往往无法穿透角质层,但如果借助医疗仪器来增加皮肤渗透率,它们也有机会进入皮肤。其次,分子还需要有一定的亲脂性,才能在细胞外脂质中畅通无阻;但同时也得有一定的亲水性,才能在表皮的其余部分和真皮中继续通行。最后,分子浓度也需要足够高,因为在一定范围内,皮肤吸收度是和渗入物质浓度成正比的。除此之外,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由于皮肤血管扩张,皮肤的吸收能力也会增强。

进入皮肤这么困难,那是不是所有的护肤品都需要被皮肤吸收才能起效呢?其实并不是。比如保湿霜,主要是停留在皮肤表面,防止水分蒸发。再比如防晒霜,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稳定的防护膜,阻隔紫外线进入皮肤内部。

总结而言,如果护肤品的活性成分在人体皮肤的靶细胞中有明确的作用机制,并且能够以足够的浓度到达皮肤内预期位置,那么在理论上就是有效的。当然,更加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双盲对照、经同行评审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试验了。

审核:李峰 协和医院皮肤科 主任医师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smxh676
大学士级
表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构成,由外至内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2022-11-19
科普1968
太傅级
阅读
2022-11-19
郑州夕阳天使
少傅级
阅读
202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