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星空孩子的痛苦(上)
作者:猫狞科普
你看过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吗?片中所称呼的“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是指自闭症患儿。片中自闭症患儿异常的行为和痛苦实在让人同情,而他们父母的耐心、教育工作者的勤奋,也让人感动。
然而我对自闭症的认知最早就来自身边人。我妈妈同事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孤独症”,这是大约二十年前自闭症的译名之一。据说,这个孩子不会说话,经常无故的哭闹,想要什么却不会和家长表达。有一次想喝水,他就自己去拿高处的水壶,结果打翻了水壶被热水烫伤。在他妈妈充满委屈与自责的倾诉之外,除了同情也有一些责备的声音:同事们传闻,这种病可能是她对婴儿疏于沟通造成的。
是的,这只是对自闭症的常见误解之一。如同疫苗中毒导致自闭症的传言、种种号称能够治愈患儿的神奇疗法,关于自闭症的流行说法中,不少都可能误导家长。而把患病原因归咎于家长的说法,不仅不能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疾病,干脆还给痛苦的家长制造了不少新的伤口。那么,关于自闭症的说法中,多少是真实的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什么是自闭症。我们认识到自闭症存在的时间并不长,1943 年才由医生列奥·肯纳(Leo Kanner)确认名称自闭症(autism)。在这之前,很多患儿恐怕被当作智力缺陷或者其他精神疾病了。然而肯纳,连同更早一点的医生阿斯伯格,将自闭症的症状分离出来。而根据现代的认识,自闭症的是一组综合征。我们知道自闭症的患者可能表现出一组症状,但是对于某个患者,却可能是这一组中几个症状的组合。
这些症状是最显著的莫过于社会依恋的缺失。接触过自闭症患者的人都知道,当还是幼儿时,他们往往就没有正常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对于父母是否在身边,他们常常表现的无所谓;而之后他们也很难发展出对别人的依恋,相反,一般的社会接触可能引发他们的负面情绪,甚至与人对视等基本交流对于他们都是困难而可怕的。
再者,他们的语言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很多父母最早发现小孩的问题,往往就是发现他们没有像同龄孩子一样开始学说话。很多患者尽管能够说话,但是这些语言也常常不是用于交流。一些患者能大段背诵文字,却不一定理解其意义,或者并不能运用这些语言交流。之后更著名的,被一些影视作品反复表现的是患者常常伴有刻板行为,这一点有点近似强迫症,但是在自闭症患者身上表现的更为特别。有的患者的刻板行为只是一些动作或者表情,而对于其他患者,则可能是仪式性动作。
如果缺乏依恋让父母伤心,那么最让父母头痛的恐怕就是患者的情绪障碍和破坏行为。他们对周围环境极为敏感,一点变化或者不适就能让他们不可遏止的大发雷霆。而他们的情绪变化也非常迅速,从哭闹到大笑也许只有一瞬间。同时,他们的行为经常不受控制,伴随着情绪的起伏,常常有破坏甚至自伤的行为。
医生常用以上这些症状制成标准来诊断自闭症,例如美国常用的DSM-IV标准,就把沟通障碍、社会交往的缺陷和刻板行为列为三大项用于诊断。而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这些症状让家变成了对孩子危险的地方,外出更是难上加难。无怪乎自闭症患儿的家长容易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提到诊断,就会注意到,如今的自闭症患儿越来越多了。在美国,七十年代的发病率还在万分之五,到了九十年代达到了万分之三十。如今更是每年激增,到了2007年数据达到了千分之五。这个吓人的数字来自对于诊疗技术的进步,也来自政策的影响。一方面是自闭症诊断的方法已经非常普及,更多的患儿被检测出来;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于自闭症相关的福利政策也在影响家长的判断。
在下篇中我们还会讲到自闭症成因和治疗的相关研究。让我们继续走进“星空孩子”的世界。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