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耳听八方”的昆虫,千差万别的耳朵

中国科普博览
原创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虫言虫语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如果告诉你,昆虫也有耳朵的话,你现在脑中是不是浮现出一只小小的虫子,头上顶着两个半圆形状耳朵的滑稽场面?

事实上,昆虫有“耳朵”,但昆虫的耳朵不像人类的耳朵,它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

也许我们人类想象中的“耳听八方”,在小小的昆虫身上,由于它特殊的听觉结构,是很好完成的一件事呢!

触角上的耳朵

长在触角上,最简单的耳朵就是听觉毛了。这种毛状听器构造很简单,内部只有一个神经细胞与毛窝膜连接,当刚毛受到空气震动或压力而弯曲时,毛窝膜通过神经细胞传至中枢神经,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雄蚊和蚂蚁的听觉毛长就在触角上。

蚂蚁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而触角上还有另一种“耳朵”,它也是昆虫耳朵中最灵敏的一位——琼氏器。琼氏器位于触角梗节中,多数昆虫用它控制触角的方位和活动,但雄蚊和豉甲的琼氏器是用做听觉器官的。

雄蚊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胸部的耳朵

还有一类耳朵叫鼓膜器,它有一个略凹入周围体壁的椭圆形或圆形的鼓膜,及一到数组由剑梢感受器组成的听体,直接联接在鼓膜的内壁上,或联在与鼓膜相连的后生薄膜上。鳞翅目成虫的鼓膜听器就位于后胸或第一腹节上。

夜蛾的听器长在胸、腹部之间凹处。除了普通的声音之外,它们竟然也能够感受超声波。这种能力使夜蛾能及时躲避蝙蝠的捕食,当蝙蝠出现时,其发出的超声波早就通知了夜蛾,于是夜蛾急忙躲避起来,避免葬身于蝙蝠的腹中。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腹部的耳朵

蝉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由比较厚的鼓膜和下面的1500个剑梢感受器组成。当声波传到听觉器上,再把信号送到脑子里,蝉就听到了声音。但由于这些剑梢感受器,像丝一样延长,所能感受到的声波很有限,因此凭借剑梢感受器来听的昆虫,听力也很差。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蝗虫的耳朵位于第一腹节两侧。像半个月牙形的小坑里有块镜面样的鼓膜,每个鼓膜下有60-80个感觉细胞。不过,蝗虫休息时,两个耳朵完全被翅膀盖住了,只有在展翅飞翔时暴露在外,接受声音的能力才会更敏感。

蝗虫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尾须上的耳朵

蟑螂的听觉毛长在尾须上。蟑螂是家中的不速之客,但是发现它的瞬间,往往还没来得及反应,蟑螂就不见踪影。

为什么蟑螂反应这么快?

其实狡猾的蟑螂能够在人们发现它的瞬间逃之夭夭,就是它尾须的毛状感受器给它报了警。这种听觉毛就像一台高度灵敏的微波振动仪,能感受到频率很低的声波,不仅能测到振动的强度,就连方向也能感受出来。

蟑螂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腿上的耳朵

蛔蛔、蟋蟀是大家所喜爱的鸣虫。许多爱好者不借用高价买来雕琢精美的葫芦来装这小小的草间野虫。就是为了能随时欣赏其悠扬醇美的歌声。

那么这些鸣虫自己是用什么来倾听彼此间的“歌声”的呢?

它们用来听音的耳朵长在前足胫节上,是一个膜状构造,称为鼓膜听器。螽斯、蟋蟀的听器外形为卵圆形或缝隙状,鼓膜里有100—300个感觉细胞,可以很快接受到同种发出的召唤、求爱、交尾、攻击、报警等声音信号,从而做出回答。

蟋蟀

(图片来源:Veer图库)

结语

昆虫能够发出和接受声音信号的能力早已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现在人们发展起一种防治农业害虫的方法,用某种频率的声音来防治昆虫,这就利用了昆虫能对声音做出反应的特性,诱集或驱避某些种类的昆虫,减少它们在林间田野为害。

编辑:郭雅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坦 荡 荡
少师级
昆虫有“耳朵”,但昆虫的耳朵不像人类的耳朵,它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
2023-01-01
中国科普员陈道江
少傅级
事实上,昆虫有“耳朵”,但昆虫的耳朵不像人类的耳朵,它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
2023-01-01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太师级
神奇的大自然,昆虫千差万别的耳朵,追逐着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利用昆虫对声音反应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田间的危害。
202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