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也加快发展,生物经济广泛融合农业、能源、环保等领域,为人类绿色健康发展勾勒新蓝图。其中农林废弃物、废弃油脂、生活垃圾等原本被人们视作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废弃物也依托于不断发展的生物技术被重新利用。
生物质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是农业农村助力“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树枝、秸秆、牛粪、锯末等常见的农林畜废弃物,通过破片、粉碎、烘干、制粒等多道程序,可被制成“绿色”的生物质燃料。这样“就地取材”,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生活的取暖、发电等需求。以玉米秸秆为例,按照每亩地2000公斤的玉米新鲜秸秆产量计算,一户三口之家约4.5亩土地,可以转化生物质燃料约1575公斤,基本能满足该户家庭一个冬天的取暖需求。该方式不仅能够将农业副产物变废为宝,继续发挥余热,还能够带动乡村的风貌建设,集体回收制造生物质燃料后,这些秸秆就不再堆在田间地头、道路两旁,村庄的大街小巷也变得干净整洁了起来。
生物质能不仅能够助力推进低碳乡村建设,还具备资源潜力大的优点。生物质能主要包括生物质固体能源、生物质液体能源、生物质气体能源等,其中生物质液体能源主要包括生物乙醇、生物甲醇、生物柴油等。以生物乙醇为例,数据显示,仅2021年,液态生物乙醇的使用就已经减少了5450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液态生物乙醇主要是通过生物化学转化法生产的,秸秆等农业副产首先要经过筛选等预处理,然后再通过酶水解和发酵产生乙醇,最后再将产生的乙醇进行蒸馏提纯,制成生物液体燃料。目前我国的生物燃料乙醇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截止2021年底,我国燃料乙醇已投产能力达到529.5万吨/年,目前已经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正式投入使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生物质能储备资源丰富,据专家预测,我国每年可能源化利用的资源总量相当于约4.6亿吨标准煤。同时我国的生物质能还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2021年9月15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发布《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蓝皮书》显示,预计到2030年各类生物质能利用将为全社会减碳超9亿吨,到2060年将实现减碳超20亿吨。生物质能具有极强的发展空间,对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