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号帆船是福建福龙中国帆船发展中心建造的一艘仿古赶缯船。
什么是赶缯船?
赶缯船原为民间沿海的捕鱼船,因体量巨大“不畏风浪、能深入大洋”而备受商贾与海盗青睐。至晚到康熙年间,赶缯船兼具多种功能于一身,并最终取代鸟船,成为清代前期的主力战舰之一。作为风帆时代中国最优秀的战舰之一,赶缯船从顺治年间即在福建水师服役,直至光绪年间退出历史舞台。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画家亚历山大所绘赶缯船
有关赶缯船的清代官方档案及专书留存较少。康熙年间南澳总兵陈良弼所著的《水师辑要》绘有赶缯船,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赶缯船图式。
《水师辑要》中的赶缯船图式
除此之外,康熙年间的《赤嵌笔谈》、乾隆年间的《闽省水师各标镇协营战哨船只图书》《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钦定江苏省外海战船则例》等也有赶缯船修造工料记录或官船管理稽考,成为今人探寻赶缯船原貌并进一步复原的珍贵史料,并最终有了“太平公主”号仿古赶缯船的建造。
《闽省水师各镇标营战哨船只图说》中的赶缯船图式
复原赶缯船3DMax彩图
“太平公主”号的诞生
“太平公主”号的建造,导源于台湾帆船协会理事长刘宁生先生。刘宁生先生在21世纪初曾完成过驾驶无动力帆船环球航行的纪录,在长期的航海实践中,他萌生了制造古帆船横贯太平洋的想法,并于2007年委托福龙中心作为发起和执行机构,组织民间造船工匠开始仿古帆船的建造。
“太平公主”号图式
帆船建造师傅们根据《闽省钦定战船条例》等相关古书记载,采用福建沿海民间传统造船工艺,历时十个月之久,复原建造了这艘福建赶缯船。该船长近16米,阔4米有余,据称排水量为30吨,共13间船舱,为3桅风帆,全木结构,且完全依靠风力航行。因其目标是要横越太平洋,故而取名为“太平公主”号。
“太平公主”号赶缯船模型
“太平公主”号剖面模型
“太平公主”号彩绘
在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常设有“太平公主”号的电子展台;与之相配的,还有“太平公主”号的帆船模型以及相关图式和彩绘等,完美再现了 “太平公主”号木帆船的复原建造过程。
太平洋之旅
作为当代第二艘试图利用传统风帆方式横渡太平洋的木质帆船,“太平公主”号及其航行历程深受海内外航海人士的关注。建造完成后,“太平公主”号于2008年以香港为起航点,开始了横渡太平洋之旅,并于该年10月成功抵达美国旧金山港;随后的行程中,“太平公主”号受到各地海事部门欢迎。
适航中的仿古赶缯船
但遗憾的是,返程过程中,该船在驶至宜兰苏澳外海30海里处与一艘利比亚籍商船发生碰撞,“太平公主”号不幸沉没,横渡太平洋的壮举因此功亏一篑。但毫无疑问的是,“太平公主”号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木帆船建造的精湛工艺,更再现了昔日中国木帆船丝路扬帆的雄风。
参考文献 |
周世德:《雕虫集》,地震出版社,1994年
许路:《清初福建赶缯船复原研究》,《海交史研究》2008年第2期
许路:《船舶遗存重构的实验考古学方法——以清初赶缯船为例》,载中国国家水下考古中心编:《水下考古研究(第1卷)》,科学出版社,2012年
谭玉华:《柏林国家图图书馆藏的若干问题》,《国家航海(第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祁磊:《鸦片战争以前清朝水师战船的演变》,《历史档案》2018年第1期
王宏斌,耿健羽:《清朝福建水师赶缯船兴衰探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