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海委会的成立和中国的加入

海洋档案
开展科普活动,传播海洋文化、弘扬海洋精神,讲好海洋故事
收藏

海委会成立于1960年,是联合国系统内唯一负责海洋科学技术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组织,协调全球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观测和海洋服务,协助成员国进行海洋和海岸带状况及资源研究,改善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海委会与许多政府机关、民间机构和团体广泛联络,在海洋、大气、海洋环境污染调查、地图绘制、海啸预警等方面提供情报服务和研究进修等服务,对于促进海洋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重要作用。

海委会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分享海洋学知识。早在1946年11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一届会议上,印度就提议设立一个印度洋海洋学和渔业研究机构。1952年,日本提出一项决议草案,旨在敦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国际海洋学合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优化海洋资源(渔业、矿产和能源)的利用,从而“为全人类和平共处创造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

(图片来源:“海洋档案”公众号)

1957年7月至1958年12月的国际地球物理年(IGY)为最终促成创建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起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国际地球物理年为人们广泛开展全球性地球物理活动树立了框架,虽然当时最著名的一项活动当属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但国际地球物理年也极大地激发了国际社会对于海洋学项目的关注。人们对波浪、洋流和潮汐抱有兴趣,对放射性污染感到忧虑,想发现更多海洋食物和其他资源,以及希望探索深海海底、了解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收集和分享所有这些课题的数据,这一观点逐渐深入人心。

俯瞰潮汐

(图片来源:“海洋档案”公众号)

1960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一次海洋学会议。来自35个国家的代表团及联合国其他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一堂,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一个新的政府间机构,负责促进海洋科学考察。

1960年12月,大会接受了这项建议。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举措,海洋科学从未在国际政治议程上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

起初,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倡议创建委员会的部分科学家原本希望成立一个独立的联合国机构——世界海洋学组织。其他联合国机构则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在这一特定领域发挥领导作用的理由提出质疑。但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的大多数活动都是与联合国机构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密切合作开展的,委员会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这一全球海洋法律框架中起到的作用也得到了公认。

关于委员会的任务范围,各方起初辩论的议题之一是,委员会是该主要支持开展最先进的研究,以求尽快拓展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还是该集中力量增强发展中国家的海洋学能力。实际上,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在这两方面都没有放松,目前更侧重于能力建设工作。

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成立60年,现已拥有150个成员国,工作重点逐渐转向打造成体系的持续观测系统,如1991年建立的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并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概念。与此同时,与海洋科学有关的所有研究和知识共享,如《全球海洋科学报告》,始终是委员会工作的主旨。

在1961年建立了国际海洋学数据和信息交换委员会(IODE),这至今仍是支持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工作的一项基础计划。2009年以来,委员会开展的项目之一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OBIS)。

委员会工作的另一大亮点是太平洋海啸预警和减灾系统(PTWS)。该系统以拯救生命为目的创建于1965年,为印度洋、加勒比、东北大西洋和地中海等其他受灾地区树立了典范。

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在国际海洋开发10年(1971—1980年)期间发挥了引领作用,提高了人们对于海洋科学重要性的认识。时隔50年,当联合国宣布2021至2030年为“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10年(link is external)”时,委员会将顺理成章地继续承担领导工作。

中国在海委会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日趋活跃,这种形势也影响和扩大到我国海洋领域。以1977年我国首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会议(IOC)为开端,我国迈出了海洋领域国际交流的重要一步,开启了海洋国际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1977年10 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国家海洋局局长沈振东为团长、山东海洋学院方宗熙教授为顾问的中国代表团抵达法国巴黎,参加为时两周的第10届海委会会议。

图为中国代表团在法国巴黎参加联合国第10届海委会的场景

(图片来源:“海洋档案”公众号)

在 1979 年召开的海委会第11届大会及其执行理事会第12次会议上,我国代表团以最多票数 (65 票)当选为执行理事会成员国。

多年来,我国一直以高票数当选海委会执行理事会成员国,在参与重大计划以及游戏规则制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还充分利用海委会的资源,积极参与了海委会发起的一系列重大全球性海洋科学计划,如全球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计划、世界大洋环流计划、全球海洋观测计划等,代表着世界海洋科学发展的最前沿,促进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在海洋资料交换、防灾减灾、海洋制图和海洋观测与预报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大批海洋科学人才,促进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扩大了我国在世界海洋界的影响。

特别是通过参与全球海平面计划,促成了我国南沙永暑礁观测站的建立,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通过参加资料交换工作,使我国成为世界海洋资料中心,全面提升了我国在海洋资料管理方面的水平。伴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我国在海委会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996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第三次会议上3名中国人同时登上主席台

(从左至右:蒋逸航、苏纪兰、李海清)

(图片来源:“海洋档案”公众号)

在 1999 年召开的第 20 届海委会大会上,我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苏纪兰当选为海委会主席,并于 2001 年获得连任。

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原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苏纪兰

(图片来源:“海洋档案”公众号)

2005年11月25日,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来自国家海洋局、解放军总参谋部、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部、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测绘局等委员会单位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推选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担任主任委员,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李海清司长担任秘书长。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田小刚秘书长专程到会祝贺。

2008年6月,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占海当选为海委会西太平洋分委会主席。同年7月,海委会主席瓦拉戴尔斯访问国家海洋局,祝贺30多年来中国在国际海洋交流领域取得的成绩。

评论
谢宇琦
举人级
海浪是大海献给黄昏的温柔,遇见你是世界献给我的温柔💌
2022-11-28
瓜州县张海兵
少傅级
委员会工作的另一大亮点是太平洋海啸预警和减灾系统(PTWS)。
2022-11-29
胡顺昌
举人级
研究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
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