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肚子”救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刘亚华、王立祥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

审核:刘中民 上海市东方医院 主任医师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active abdominalcompression-decompression CPR [AACD-CPR])是源于临床上针对心脏骤停实施传统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禁忌证的限制而产生,且在实施传统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过程中约30%~80%并发肋骨或胸骨骨折,骨软骨交界分离导致肺、胸膜及心脏损伤,从而限制了对传统胸外按压技术的实施,影响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由此探索出“胸路不通走腹路”的新途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应运而生。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脏骤停患者,通过对腹部进行提拉与按压改变胸腹内外压力,发挥“腹泵”机制,进而建立人工循环与呼吸并重的心肺复苏之术。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与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方法有着共通之处,即通过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履行起死回生的使命,在世界救命神器家族中唯一的中国造,荣登2020“科创中国”50先导技术榜单。

一、 用“肚子”救命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适应证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能发挥什么独特的作用呢?

一是可以对胸廓不完整(胸肋骨骨折等)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而弥补了以往胸外按压不能对胸部创伤患者行心肺复苏的缺陷;

二是对可进行胸外按压的胸廓完整性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协同救治,达到了胸腹联合心肺复苏的最大化效应;

三是可以驱动胸腹之间的人体主要呼吸肌——膈肌完成体外腹式人工呼吸效应。

禁忌证为:腹部外伤、腹主动脉瘤、膈肌破裂、腹腔器官出血、腹腔巨大肿物。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所使用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针对成人患者设计,不适用于(婴幼儿、儿童及体重小于40 kg,大于150 kg的患者等)。

据相关数据显示,80%以上的心脏骤停发生于院外,面对院外我们无法掌控的复杂环境以及各不相同的病理生理特点,把握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的要点和精髓,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病而为地运用其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方法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二、 用“肚子”救命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LW-1000)吸附于心脏骤停患者中上腹部,以100次/min的频率连续交替对腹部实施向上提拉(提拉拉力10~30 kg)和向下按压(按压压力40~50 kg),达到同步建立人工循环和通气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标准化操作方法:

① 跪在患者一侧,(身体中线与肚脐与剑突中点一致)双手抓紧手柄;

② 启动仪器,将仪器放置患者的中上腹部自动吸附;

③ 吸附完毕后,根据指示以100次/分的速率进行腹部提压;

④ 下压力度:40~50 kg,上提力度:10~30 kg;

⑤ 提压过程中肘关节不可弯曲;

⑥ 提压时面板要与患者平行,使用过程中避免前后左右晃动垂直进行提压;

⑦ 操作完毕后,双手指按压吸附处皮肤,移除仪器操作完毕。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标准化操作方法适用于有适度空间的医疗场所等。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三、 用“肚子”救命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的应用

开通气道(airway,A):通常采用仰头抬颏法,对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患者采用托颌法打开气道,同时清除病人口腔、鼻腔内的上呼吸道异物;运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吸附于心搏骤停患者中上腹部,连续3-5次快速向内向上按压(40-50 kg),产生海姆立克效应,实现畅通上下呼吸道。

人工呼吸(breathing,B):人工口对口呼吸时,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急救者用口把患者的口完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3-5次,每次吹气应持续1s以上,确保通气时可见胸廓起伏。运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吸附于心搏骤停患者中上腹部,连续进行均慢速3-5次腹部提压人工呼吸,每次提压时间≥1秒,往复进行腹部提压(上提10-30kg下压40-50kg)产生膈肌上下移动,实现体外腹式人工呼吸,尤适用于不宜进行人工呼吸的心脏骤停患者。

人工循环(circulation,C):⑴ 胸外按压时须快速、有力,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按压深度成人5-6cm,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复,按压与放松比大致相等,尽量避免胸外按压中断。在建立人工气道前,成人单人心肺复苏或双人心肺复苏,按压/通气比都为 30:2,建立高级气道(如气管插管)以后,按压与通气可能不同步,通气频率为10次/min;⑵运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吸附于心搏骤停患者中上腹部;以100次/min的速率进行腹部提压,提拉力度10~30kg,按压力度 40~50kg,产生腹内压与胸腔压力变化的心泵、肺泵效应,实现人工循环与呼吸;⑶欲进行体外电除颤准备前,适时启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包括减少胸外按压中断时间,切实保障实现高质量心肺复苏。

用“肚子”救命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要掌握以上“三步”,即:开通气道、建立呼吸、建立人工循环。

纵观心肺复苏的历史,利用胸、腹部进行按压抢救早有史记记载。中国古代东汉名医张仲景(公元145-208年)在《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中,对自缢猝死的急救方法进行了描述:“徐徐抱解,不得断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表明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胸、腹等并举的心肺复苏方法不可或缺,大有作为。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其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将血液养分输送到全身组织,以满足人体的生命活动。心脏作为最为重要的器官,平时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被由胸肋骨骨架构成的胸廓之“家”罩于其中,平素安然悠哉地节律跳动。但当这个“家”遭遇各种原因引发创伤胸肋骨骨折等,使其胸廓不完整,导致“家”主体结构被破坏,对于居于其内停止跳动的心脏进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抢救,开辟了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的“心”思路,为心脏找到了腹部“第二个家”,成为了其护佑生命的守护神!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