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国人的善良!“里斯本丸”沉船大救援

Zhang Jin
原创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委员
收藏

国人的善良!“里斯本丸”沉船大救援

张进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专委会委员

吕埴

违反公约的“里斯本丸”危在旦夕

1942年9月25日,1816名英军战俘被集合在香港深水埗集中营的广场上,日军少尉和田英男通过翻译声称:“你们将被带离香港,去一个将会好好照顾和善待你们的美丽国家。我将会亲自率领这个队伍,请注意自己的健康,并记住我的脸。”(据英军战俘杰弗里·汉密尔顿的回忆录)英军战俘马上知道他们即被送往日本,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更为悲惨的命运即将开始。

经过简单的体检后,战俘们50人为一组,每组由一名日本兵带领,登上了“里斯本丸”号运输船。该船建造于1920年,长约116米、宽约18米,排水量为7152吨,装备有小口径火炮等军事设备。它原本是一艘大客轮,1940年在巴西被改装成货轮之后,被日本军方征用。

登船的1816名英军战俘被关押进“里斯本丸”号1—3号船舱,那里空间非常狭窄,空气混浊闷热,所有人都是肩并肩地拥挤坐在一起,根本就不能同时躺下来休息。而且他们许多人患有痢疾,腹泻严重。

9月27日8时10分,“里斯本丸”离开香港起航北上,向日本九州门司港驶去。与英军战俘一起乘船的,还有778名日本军人和1600多吨战略物资。日本军人占据了船前部甲板的大部分好位置,这些即将回国和家人团聚的日本军人情绪极好,完全与底层的英军战俘的沮丧气氛不同。

由于卫生条件恶劣,空气流通不畅,“里斯本丸”号起航的第二天就爆发了痢疾。虽然,随船医生给病人们使用了抗生素,但是船上太过拥挤,疫情还是不断扩大,甚至连船长经田茂也难逃厄运。

“里斯本丸”最初紧贴海岸航行,但9月30日晚8时左右遇上了暴风雨,继续靠岸航行已经十分困难和危险。而且船长经田茂高烧不止,值班人员无法掌舵,为确保航行安全,船长决定让“里斯本丸”做短暂的离岸航行,向外海驶出近9海里,来到了位于中国东海舟山群岛最东端的中街山列岛海域。

可就是这个深思熟虑的决定,使“里斯本丸”号被美军潜艇“鲈鱼”号发现。按照国际法,战时用来运载战俘的船只,应悬挂印有红十字标记的旗帜,以便提醒处于交战状况下的敌方不要伤害它。但将英军战俘运往日本关押的做法,本身就违反了《日内瓦公约》,所以日本人并没有悬挂旗帜。

10月1日凌晨4时,“鲈鱼”发现了“里斯本丸”,改装后的“里斯本丸”很像是武装运输船。到了6时左右,“里斯本丸”调转了航向靠近海岸,“鲈鱼”担心失去攻击机会,立即潜下水准备攻击。7时04分,“鲈鱼”在距离“里斯本丸”3000米的地方发射了3枚鱼雷,结果都没有击中。“鲈鱼”紧接着发射出第4 枚鱼雷,2分10秒后“里斯本丸”上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是船尾被鱼雷击中,于是停止前进。

“里斯本丸”甲板上日军迅速用小口径火炮还击,但对潜艇没有造成威胁。8时45分,“鲈鱼”在距目标900米处发射第5枚鱼雷后,又没击中目标。“鲈鱼”锲而不舍,吃定了“里斯本丸”。9时38分,“鲈鱼”发射出第6枚鱼雷——还是没打中。

与此同时,“里斯本丸”召唤来的日本军舰和飞机相继赶到事发海域增援,并用轰炸机接连向“鲈鱼”投掷深水炸弹,“鲈鱼”只能潜入海中躲藏。“鲈鱼”一整天在周围海域观望寻找补射机会,但苦于增援日军的干扰,只能潜伏不动。直至19时05分,趁海面能见度变差,“鲈鱼”浮出水面快速驶离该海域。

锁住舱门,锁住生的机遇

“里斯本丸”遇袭后,船上的日军的第一反应是封锁舱门。日军一面声称已经击中了“鲈鱼”号潜艇,一面把守住每一个船舱的入口处,严防战俘出来。据幸存者丹尼斯·莫利回忆:“我们当时都在等着吃早饭,大家都听到了嗞嗞嗞的声音,然后从后面传来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我们中有一个人是海军,他说那是鱼雷,我们被鱼雷击中了。我们当时就在想我们要怎么逃出去。”

日军少尉和田英男喊道:“别乱动,我们向敌人潜水艇投下了深水炸弹!”他命士兵将“里斯本丸”号上所有舱口严密封闭,并钉上木条,盖上防水布,用绳索捆住。“里斯本丸”与“鲈鱼”周旋期间,舱内所有战俘饱受煎熬,时间越长,战俘们的境况就越差。没有任何食物供应,没有照明,病员们一再提出到甲板上透气,全被日本人拒绝。

“里斯本丸”上搭载的778名日本军人,先行转移到了增援来的驱逐舰上,无一伤亡。而和田英男少尉带着战俘卫队,仍留在了船上。3个船舱的战俘们想尽各种办法互通情况,用“莫尔斯电码”通过敲击管道来传递信息。当得知彼此处境一样,他们已意识到处境的危险,“里斯本丸”可能会沉没。舱内伸手不见五指,空气不流通导致情况愈来愈恶化。而日军坚持封舱,完全不顾被囚禁在船舱里的1800多人,根本没有起码的人道精神准则。

24小时过去了,尽管命在旦夕,英军战俘们始终保持安静与服从,没有任何骚动。到了10月2日上午,“里斯本丸”内空气变得极度污浊,船体开始东摇西晃,很明显船要下沉了。求生的欲望迫使战俘们再也无法坐以待毙,1号、2号舱的部分战俘组织一小队人开始行动,有人持刀奋力向上切割开舱盖口木条和防水布。

到了8时10分,“里斯本丸”的船长经田茂打出旗语,要求允许弃船,日军随即派出救生艇,带走了大部分日本卫兵和船员,仅留下几个卫兵仍在甲板上监视战俘,继续封舱而不管战俘死活。“里斯本丸”船体开始大幅度摇摆,即将沉没了。

1号、2号舱的4名战俘爬上甲板,他们企图去和船长交涉,但被和田英男少尉阻止:“不准上来!回到舱里去!”随即船上的日军卫兵开枪射击,打死了1人,其他3人也受了伤。

当时,“里斯本丸”号继续下沉,救生艇正在接走最后留在船上的日本卫兵和船员。战俘们都明白了一件事:日军打算彻底放弃“里斯本丸”,放任战俘去死。幸亏“里斯本丸”当时处在浅水区,船体下沉时触到了海底沙洲,给战俘们逃生留出了一些时间。

“里斯本丸”最后一次晃动后,船尾下沉,海水涌入3号舱,数百名战俘来不及呼喊一声,便集体遇难。1号、2号舱的战俘们见死亡已迫在眉睫,不顾一切地冲上甲板。正要跳向救生艇的和田英男少尉一见,便立即转身,命令士兵:“射击!”

战俘们顶着枪弹与日本兵肉搏,一名英军从后面紧紧抱住和田英男少尉后腰,将他摔倒。混战中和田英男和几名卫兵被打死,战俘们则纷纷跳入大海逃生。经田茂船长和其他船员也跳入海中,“短时间在海中漂流后,不久全体日本船员被救助船救起”。

日本船只没有去救援英军战俘,而是使用机枪、步枪肆意屠杀落水的战俘,鲜血染红了海水。日军还残忍地驾着船左右冲突,碾死蚂蚁一样将水中挣扎的战俘压入海底。一些战俘拼命爬上了日本船只垂挂的绳索,却被日本人打回海里,许多原本能生还的人就这样又淹死在海中。

9点07分,“里斯本丸”头上尾下,沉入大海。附近海面,漂浮着无数遇难者尸体、布匹、杂物和奋力泅水的战俘。此时,天色晴朗,正值东风涨潮,落水战俘顺着潮流涌向附近海域的青浜、庙子湖诸岛。战俘们或独自游行逃生,或紧抱着漂浮物随波逐流,竭力在狂风怒潮中挣扎,其状甚为悲惨。

绝地逢生——中国人的救援

忽然,海上响起了海螺号的悠长声音,青浜、庙子湖,以及周边各小岛的中国贫苦渔民们发现了海难,当即自发地倾岛出动,驾驶渔船救人。青浜岛的赵校如、唐品根、翁阿川、唐如良、许毓嵩等渔人,出动渔船30艘,救助44船次,营救英国被俘人员278人。庙子湖岛71岁的沈万寿,是岛上最受尊敬的老人,他望见海面上大量布匹财物顺着潮流漂来,无数落水人员在狂风怒涛中挣扎,便站在村口大声疾呼:“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积德的时刻到了,快去救人呀!”渔民们家家热烈响应,由沈万寿、吴其生、吕德仁、沈元兴、沈阿明等人出动渔船16艘,救助21船次,营救起英国被俘人员106 人。渔民们从上午10时至夜幕降临,一直都在摇着小船,往返不停,争分夺秒地抢救英军战俘,共计救起384人。

要知道,这些渔民是在日军枪炮下抢救落水英军战俘,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深夜12点,还有村民将获救者送来。“有探照灯就好了,好多救几个人,实在看不见,只好返回。”庙子湖岛老渔民林万良说到当时救英国人至夜色笼罩,海路难辨,无奈只好返航,一直心痛不已。英军战俘见到有人来搭救他们,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绅士风度,没有人争抢位置、人人互相帮助。庙子湖岛的几名渔民多年后还记得,有3名英军战俘趴在海岸边礁石上,居然还有人镇定自若吹起口琴自我安慰,渔船过去救人时,战俘们还互相谦让一番。

幸存者丹尼斯·莫利还回忆说:“因为渔民们来救人,日军停止射击,因为日本人知道这样消息就会传遍世界。”因为怕大规模的战俘死亡会引起国际谴责,日军也开始对落水的英军战俘施以援手,共有589名英军战俘被救起,没有让灾难继续下去。

因海面潮急风大,许多体质虚弱的英军战俘死难海上。救上青浜岛的英国俘虏大部分被安排在天后宫庙宇内暂住,一部分人分散住在渔民家里。庙子湖岛上的英国被俘人员,则全部被接至各渔民家中照料。青浜、庙子湖这些小岛,地无三尺平,岛上几乎没有耕地,渔民四季以捞鱼虾为生。他们普遍生活贫苦,但是尽自己全力为英军战俘们提供食物。沈万寿老人煮好一大锅米粥,担来给庙里的英国人吃。英国人都饿惨了,捧起碗就喝,不会用筷子就直接手抓着吃,岛民赶紧拿来汤匙给他们。

中国人:坚守善良,即使恶魔在人间

10月3日早上,舟山岛日本警备司令部出动日军舰艇5艘,来到事发海域。几架日军轰炸机飞来了,也在事发海域上空盘旋,在找到了“里斯本丸”号的下落后,立刻投下不知数量的炸弹,“里斯本丸”就此完全沉入大海。

危急关头,中国渔民们将其中的3名战俘送至青浜山后的海边悬崖下小山洞隐藏起来。他们认为这3个人样子像上等兵,可能是英军头目,需要重点保护。很快200余名日军分批登陆,挨家挨户地搜查。直到下午2时,又将获救的英国被俘人员共计381人清出,尔后重新押解上船离去……

为将这3名战俘及早护送到安全地带,渔民们找到了定海县抗日组织头目缪凯运寻求帮助。缪运凯早年在上海经商学习,懂一点英语,与战俘语言沟通颇为顺利。10月9日夜,3名战俘换上渔民服装,隐藏进一条小舢板内,由几位渔民驾船,缪凯运另派船亲自武装护航,安全转移出岛。

之后,3名战俘由定海县抗日组织另一位头目王继能接手,护送他们见到了定海县长苏本善。苏本善先是派人将3人护送到当时的浙江省政府驻地云和县,之后又派了一个班的中国士兵护送3名英国人乘车沿武夷山、南坪、泉州、厦门一线到桂林,再从桂林乘飞机飞往重庆。等3人抵达重庆英政府驻华使馆时,已经是1942年的12月份了。

在“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全程中,只有这3名英国被俘人员得以逃脱日军之手,顺利到达重庆,与那些沉入海底蒙难的同胞相比,应该是极其幸运的。他们在重庆期间,以亲身经历在广播电台上揭露日军暴行,引发国内外强烈公愤。

里斯本丸”的后续:逝者已逝,后世铭记

据统计,香港上船的1816名英军战俘中,843人在沉船中溺水或被杀,在重新押解去日本后又陆续死亡249人,一共死亡1092人,只有724人幸存。这些幸存者熬到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并在日本战败后大都回到英国与亲人团聚。当然,最幸运的还是逃脱魔爪的那3名战俘。

1949年2月17日,香港隆重悼念英军被俘官兵乘“里斯本丸”遇难之惨剧,并赞扬中国渔民勇救落海英俘之殊凡功绩。午后3时,在香港皇后码头举行馈赠典礼,港督葛量洪代表英国政府亲自主持并致词,备感舟山渔民义举,“为对此项英勇人道工作表示感谢起见”,特赠送“海安号”机动渔轮1艘,价值港币16000元,以及奖金和由盟军最高统帅部颁发的奖状。由此可见,英国政府极为重视这一事件,中国渔民自发营救英军战俘也演绎成一段历史佳话。

2009年7月23日,“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纪念馆在庙子湖岛开馆,面积近200平方米,展示有当年给英军战俘送食物的竹篮子、送水喝的小木桶,以及英军战俘用过的碗筷等。该馆至今已接待了40余万游客,仅2022年七八月就接待了3万余人次。

渔民给英军装热水喝的坛和给英军送水喝的小木桶

2022年5月1日,在“里斯本丸”沉船事件80周年来临之际,“里斯本丸”号的幸存者丹尼斯·莫利之女维尼致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感念中方救援恩情,坚定支持英中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习近平于8月27日欣然复信,鼓励维尼继续积极致力于中英友好,期待更多英国朋友为中英关系作出贡献。

评论
好名字这也能重复
秀才级
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