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博士是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主任、责任教授,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负责人、上海市环境与生态高峰学科“生态文明与环境科普”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分会副秘书长。编著有《环境管理学》(高教社)、《环境问题观察》(高教社)等教材和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多篇,获得过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决策咨询奖、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奖、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贡献奖等奖励。开展过生态文明、水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方面的科学讲座300多场,微信公众号“环境问题观察”主编之一。
优秀科技工作者/张 勇
与高校科学营的渊源 张勇教授认为高校科学营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特别有意义,能扩大学校、学院和学科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活动。张教授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以教育为特色,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他作为环境科学系主任,多年来一直负责环境科学营的具体实施工作。同时,作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负责人、上海市环境与生态高峰学科“生态文明与环境科普”创新团队负责人,张教授把科学营当作一个机会,和几位同事设想把高校的一些精品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的内容和上课方式用到科学营,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过去10年的高校科学营活动中,张教授和团队设计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科学营主题,基于学院教学科研的多年积累,响应国家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以环境保护、节约用水、垃圾分类新时尚为每期主题内容,精心组织和开展科学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与科学营的主要工作 每年暑假一开始,张教授和团队成员就着手开展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科学营(环境科学分营)工作,接待了来自香港、澳门、江苏、浙江、河南、甘肃等省市的高中生营员,以水环境保护、现场水质监测和检测、垃圾分类为重点,普及了环境科学知识,激发了营员的科学兴趣和环境保护意识。其中,2019年青少年科学营环境科学分营被科技部评为2019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特色活动,并有文章“华东师范大学分营:城市河流水环境调查及水质分析评价”在《中国科技教育》上发表。
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科学营无法开展线下活动,张教授和同事重新设计了线上科学营内容。邀请张颖老师作“环境毒理学那些事儿”科普报告,介绍生活中的环境毒理学,从身边的小动物、化妆品、塑料用品等入手,讲述环境科学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张教授自己讲述“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10个科学原理”,介绍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新时尚及其与碳达峰碳中和、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同时,还从营员一定要动手实践的理念出发,设计了一个小活动“垃圾分类、环境保护小视频展示与点评”,要求营员制作全国各地垃圾分类或环境保护小视频,调查当地垃圾分类或环境保护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由专业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营员的积极性,同学们纷纷深入自己的学校和社区,调查垃圾分类现状,并用90秒的小视频进行汇报,营员的实践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
对开展科学营相关活动重要意义的理解 对于很多营员来说,参加科学营活动是他们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第一次面对面聆听教授讲座,第一次参观科研实验室,第一次实践调查垃圾分类或动手监测河流水质,第一次做PPT汇报或展示视频,第一次看上海的一江一河,第一次在实践活动中与老师、助教亲密互动,第一次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交流信息、合作研学、收获友谊,科学营的活动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华东师大青少年科学营环境科学分营活动的活动设计,部分来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环境问题观察”的实践设计。经过青少年科学营的实践打磨和延伸,还举办了23期研学周末营,在世博会最佳实践区、师大校园、黄浦江、苏州河开展科普活动,有1200多名中小学生,300多名家长,200多人次志愿者参加。同时,借助师范大学的教育优势,向中小学校推广生态文明科普,在云南、新疆、西藏的支教活动中融入节约用水、垃圾分类,极大地拓展了青少年科学营的受益范围。
个人参与科研工作的体会及对青少年营员的期许 在最近几年的环境科学分营活动中,全国各地的小营员学习了垃圾分类基本知识,实地调查了社区和学校的垃圾分类现状,提出问题和解决对策,锻炼了他们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对于将来从事科研、市场或社会服务工作的营员,张教授希望他们要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和实践能力,通过将这些知识和能力转化为规划、标准和政策,或新产品、新技术、新平台,再充分发挥个人、单位或区域的特色优势,向全社会推广,那将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参与高校科学营活动的感受 对张教授而言,高校科学营不仅让他见识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高中生朋友,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青少年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愿望和志气,也看到了大家关心环境保护、乐于动手实践,关心全世界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张教授希望通过科学营这样的活动,能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然、了解自己,更好地成长成才。
对高校科学营的希冀 首先,张教授希望科学应活动能够持续地举办,能够成为一个全国各地的高中生了解大学、了解环保、了解上海,了解全世界的机会。其次,他希望科学营除了有讲座,有参观,还有更多动手实践,特别是到一线参观实践的机会。大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先行后知”,而不是“先知后行”,也就是先实践,才有真知,这应该也是高校科学营的理念。最后,张教授希望有更多的高中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在科学营的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