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646 篇文章
中暑
运动中暑的原因
正常体温一般为37℃左右,当环境温度比体温低时散热较为容易,但是当环境温度和体温差不多,甚至超过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就要靠蒸发体内的水分才行:出汗和呼出水气。当体内水分太少或者蒸发水分也难以降低身体温度,这时就“中暑”了。
一般来说,老年人由于基础代谢低、产热比较少,所以会有怕冷不怕热的错觉。安静休息的时候,体温是由内脏活动提供热量,但在运动的时候肌肉成了产热的主力。所以,即使是老年人,运动起来之后的产热也是明显增加的,再加上身体对温度调节能力下降、排汗不足,所以比年轻人更容易中暑。
中暑的分类和表现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
2.轻症中暑:除了先兆中暑的症状,还有体温升高,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症中暑:高热、肌肉痉挛、抽搐、晕厥、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它可以迅速发生。此外,还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现场处置
1) 首先应迅速使患者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2) 可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如果中暑者大汗淋漓,最好选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防止血液中盐分过低引起抽筋;
3) 服用仁丹、十滴水等;
4) 用必要的降温措施,解开衣服;体温升高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可用冰水或凉水擦拭四肢及面部皮肤,但是不要擦胸口和肚子,冰镇的饮料可整瓶放在胳肢窝或大腿根(腹股沟)处;
5) 如发生: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抽搐、神志不清,立刻拨打120送医诊治。
预防中暑的办法
1) 饮食宜清淡,运动前和运动中少量多次补水,可用:绿豆汤、菊花茶、凉白开、淡盐水等饮料;
2) 有些观点认为热水更解渴,运动时选择常温饮料也行,不大量饮用冰镇饮料即可;
3) 夏季运动时应避开中午时分,选择阴凉通风处锻炼;
4) 宜穿透气性好、浅色的棉质衣服,戴遮阳帽,涂防晒霜;
5) 要随身携带人丹、清凉油、十滴水等防暑降温药品;
6) 年老体弱及高血压、心肺疾病患者不要在热天进行户外运动。
7) 警惕先兆中暑的表现:老年人可能在温度感觉、口渴和出汗方面反应较低,炎热天气下突然出现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即使没有燥热、口渴和大量出汗也要警惕中暑的发生。
低血糖
运动中低血糖症是体内糖原储备不足者经过长时间剧烈运动,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的血糖储备耗竭,不能维持身体能量供给的情况。
原因
进行长时间的耐力性运动项目,如马拉松、长距离游泳、自行车等项目。老年人由于身体对血糖的调节功能下降,使用降糖药物等因素引起。
具体表现
1) 轻度低血糖症患者会感到饥饿、极度疲劳、四肢无力、头晕。
2) 中度低血糖症患者会出现神志模糊、言语不清、四肢发晕、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3) 严重低血糖者会出现惊厥、昏迷、呼吸短促、瞳孔放大、呼吸短促、烦躁不安。血压升高或无明显变化,测血糖浓度明显降低,检查时脉搏快而弱。
处理
1) 立刻停止运动,原地休息;
2) 食用升糖指数较高的食物,如:含糖量高的果汁、运动饮料、糖果、甜饼干等。
3) 如果神志不清无法进食,不能强灌、强塞,以免引起窒息,应该立刻拨打120送医急救。
预防
1) 运动前进食少量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馒头、面包、饼干等。避免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运动,尤其是早晨起床未吃早饭前。
2) 参与长距离的耐力性运动项目,需要在中途补充糖分。外出散步的中老年人常在身上带一些小点心,以备路上饥饿时食用,从而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到有备无患。糖尿病患者则需要带些升糖指数较低的点心,例如:玉米、苹果、酸奶等。
3) 如发现自己感到饥饿、四肢无力、出冷汗等,立刻休息并进食携带的食物或者含糖饮料,待不适消失后尽量回家休息,不要勉强继续运动。
小贴士:
疫情期间的锻炼:
1.避免去人员密集的体育场所,运动期间仍需保持一定的1米左右社交距离。
2.避免配戴口罩,以防缺氧等意外发生。
升糖指数:是食物被吃后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一个食物的升糖指数越高,吃下去之后血糖上升就越快,糖尿病患者要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低升糖食物:杂粮、无糖藕粉、蔬菜(除了胡萝卜)、菌菇、豆及豆制品类、部分水果(西梅、 苹果、梨、橙、桃、车厘子、柚子、草莓、樱桃、金桔、木瓜等)、牛奶、红茶、无糖酸奶、无糖豆浆、虾。
中升糖食物:五谷粗粮、麦片及燕麦片、薯类、芋头、莲藕、牛蒡、鱼肉、鸡肉、鸭肉、猪肉、羊肉、牛肉、蟹、奶油、炼乳、菠萝、香蕉、芒果、哈密瓜、奇异果、蔗糖、红酒、啤酒、可乐。
高升糖食物:白饭、馒头、油条、糯米饭、白面包、面条、爆米花、肥肠、猪肉糜、南瓜、焗薯、西瓜、荔枝、桂圆、凤梨、枣、葡萄糖、白砂糖、麦芽糖、橙汁、蜂蜜。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 黄悦蕾
审稿: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