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康 艳 审核:杨鹏斌
(银川市第二中学 2021级 周雨晗)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透着那酸……”这首歌勾起了多少人童年的回忆。深红色的山楂,外面裹着一层晶莹剔透的糖稀。尝一口,糖甜丝丝地在嘴里化开,山楂的酸与糖的甜完美结合,酸甜可口。作为中国传统小吃之一的冰糖葫芦,在美食界一直广受人们的喜爱,历史悠久。
相传,这冰糖葫芦源于南宋。绍熙年间,宋光宗赵惇有一最宠爱的黄贵妃,某一天,她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每天茶饭不思,脸色也变得蜡黄,身材更是消瘦了不少,宫中的御医用了许多珍贵的药物给黄贵妃诊治,但就是没有任何效果。皇帝见爱妃日渐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无奈之下,他只好下令张贴皇榜,悬赏各地的名医来京城为黄贵妃治病,谁知皇榜刚下发不久,一位江湖郎中就揭榜进宫了。这位江湖郎中为黄贵妃诊脉之后,只写了一个简单的民间偏方:“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将信将疑,可一段时间后,贵妃果然如期病愈了。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日姓把山楂用竹棍串起来,再蘸上一层糖,大个儿的在下面,小个儿的在上面,很像葫芦,又因“葫芦”与“福禄”两字音谐音,因而被称为“糖葫芦”。
旧时的糖葫芦,是挑着担子或挎着木提盒、竹篮走街串巷吆喝着卖的:“冰糖葫芦哟,新蘸的!”那声音厚重而有力,仿佛能穿透厚厚的墙壁。听到这声,许多小孩就会跑出家门,拿着零花钱买上一串解解馋。
在《燕京岁时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说道:“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这制作冰糖葫芦看起来简单,可这关键一步就在于熬糖。熬糖时千万不能搅拌,否则就会反砂,糖熬到焦糖色,接近香油的颜色就可以了。这样熬出的糖,所做出的冰糖葫芦才会又香又脆。
你别看这只是小小的山楂,可它却有着诸多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日》中一方面写道:“此物消食积散瘀血、开胃提神、有益身心,特别是助消化,实为无上之佳品。”助有化,实为无上之佳品。”另一方面还写道:“此物生于田间,春种秋收,常食比物益外,散瘀血,止痢疾尤其对脑血管硬化起特效作用。”现代科学也已经证明,山楂有降血脂、降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冰糖葫芦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
如今,老少皆宜的冰糖葫芦竟然也成了“网红”。“迷你冰糖葫芦”横空出世,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冰糖葫芦大多两个一串,外形相比于原来的一串上六七个,更加像葫芦,精巧可爱。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在网络上传播越来越广。大大小小的商业街上,这种零食无处不在。现在老北京风味的冰糖葫芦品种繁多:有新鲜美味的水果什锦串儿、有夹着豆沙果酱的夹馅串儿、有裹着蜂蜜巧克力糖衣的、有直接裹着白糖霜香果仁的、有拍扁了再粘上白芝麻的……能够满足人们不同口味的需求。
不过,这冰糖葫芦虽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长期食用的。首先,因为它的“糖衣”,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小心。另外据《本草备要》记载:“(山楂)多食令人嘈烦易饥,反伐脾胃生发之气。”所以脾胃虚弱、泛酸烧心的人,不宜过多食用山楂糖葫芦。
古往今来,冰糖葫芦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一根竹签,串起的不只是深红色的山楂,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美食文化。寓意着人们的日子红红火火,收获满满的幸福与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