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系列论坛:硬核科幻影视的未来发展成功举办

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
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科普中国官方账号
收藏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系列论坛:硬核科幻影视的未来发展成功举办

2022年12月14日下午,第七届深圳科技影视周主体活动——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暨制作人年会“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分论坛”成功举办。

本届年会的分论坛选题与时俱进,充分围绕科教兴国战略、科普融入全社会、科教影视向未来等内容展开,凸显了新时代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特色,由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业务部主任刘璐璐主持。

随着科幻的大热,越来越多的科幻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其中有一部分是大制作、高概念,具有扎实科学基础的硬核科幻,这类作品往往改编自硬核内容的科幻小说,比软科幻更有质感,无论是内容上的脑洞创新,还是特效质量,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目标群体。在第13届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暨制作人年会上,中国科教影视协会科幻专委会组织了专题论坛《硬核科幻影视的未来发展》。

研讨嘉宾: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陈发祥先生,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人兼理事长马国宾先生,资深科幻编辑、《科幻世界》杂志专栏作者王诺诺女士为我们带来硬核科幻影视的未来发展相关探讨。

论坛首先以对硬核科幻的理解展开,王诺诺老师从作家的角度,认为硬科幻是指如果故事中的科技设定或者科学术语去除掉,这个故事不成立了。二科幻产业专家马国宾则认为,硬科技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是因为它背后有很多国家的技术承载。

之后两位老师分享了如何看待硬核科幻里的科学技术的错误问题。王诺诺老师认为,科幻作品、小说、电影,前提都输偏正的词语结构,首先是小说,首先是电影,首先文艺作品。创作者不是科研工作人员,但是需要一定技术审美。马国宾老师则对科幻影视作品中的科学错误的宽容度更大,因为它不是教科书。有些在科学上不严谨的地方,这反而是启发大家查阅书本,是好事。要从社会层面、更高角度看科幻电影。

谈到中国自己的硬科幻有没有可能找到一条自己的不一样的审美道路,王诺诺老师表示,中国的核心审美取向和西方是有不同的,比如《流浪地球》中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另外道家思想的艺术元素,其实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很多的科幻作品中。马国宾老师也认为中国创作者自身就更应该从传统文化里去做故事的规划,这是一个不朽的精神内核。

嘉宾简介:

马国宾: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人兼理事长、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理事、全美中华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曾任朗科科技(300042)执行董事。

王诺诺 :《科幻世界》杂志专栏作者,已出版代表作《地球无应答》《故乡明》。作品连续三年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中国最佳科幻作品》《2018年中国最佳科幻作品》《2019年中国最佳科幻作品》。 获得2018年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新人奖、 2020年中国科幻星云奖最佳新人奖、2018年冷湖奖一等奖、2019年冷湖奖三等奖。冷湖之夜》《春天来临的方式》《山和名字的秘密》等多部作品翻译英、日语,出版海外。

陈发祥: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研究助理;科幻文学、影视短篇赛事评委,科幻活动策划人,科幻展览策展人。

评论
科普深蓝n
太傅级
2022年12月14日下午,第七届深圳科技影视周主体活动——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暨制作人年会“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分论坛”成功举办。
2022-12-15
科普cuili007
庶吉士级
2022-12-15
感恩大自然的给予
太师级
202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