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邮票是早期寄送邮件需要贴用的邮资凭证,通常都是由主权国家发行。在邮票上这小小的方寸之间,却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科技文化、风土人情等等。
邮票是早期寄送邮件需要贴用的邮资凭证,通常都是由主权国家发行。在邮票上这小小的方寸之间,却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科技文化、风土人情等等。一枚合格的邮票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素:铭记、面值和图案,铭记就是指印在邮票上表示发行的国家、地区、发行机构的标记,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面值则是印在邮票上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最后的图案即邮票的票面,主要由主图、文字和边饰三部分组成,邮票的图案内容包罗万象,人们可以通过欣赏、研究邮票的图案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邮票是世界上第一枚恐龙邮票——许氏禄丰龙邮票。
许氏禄丰龙邮票(供图:姜金恺)
一、历史与文化的结合
1958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一套特22古生物邮票,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古生物研究也处于刚起步的阶段,通过邮票这种纪念方式,体现了中国对于古生物研究的重视。该套邮票一共有三枚,分别是古生代嵩里山三叶虫(面值4分)、中生代许氏禄丰龙(面值8分)、新生代肿骨鹿(面值16分),其中中生代许氏禄丰龙的邮票成为了世界上发行的第一枚恐龙邮票。
古生物邮票首日封(供图:姜金恺)
许氏禄丰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因为它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挖掘、修复、研究、装架、展示的第一条恐龙,它的体长为4.5~6米,是较为原始的蜥脚类恐龙。许氏禄丰龙名字中的“许氏”是指德国古生物学家许耐,他为此项研究提供了相关的文献参考资料,研究者杨钟健院士为了表达谢意,冠名“许氏”来作为纪念,而“禄丰”则取自于该恐龙化石的原产地云南省禄丰县。
1939年地质学家卞美年在云南禄丰盆地发现了一批脊椎动物化石,次年,杨钟健院士与卞美年等人再次赴禄丰盆地考察,确定了这些脊椎动物化石是恐龙化石,同时又在该地区发现了很多恐龙化石,通过一个月的挖掘工作,足足收获了40多箱恐龙化石。1940年由于昆明接连遭受日军空袭,为了保护恐龙化石,杨钟健院士带着这些珍贵的禄丰龙化石向重庆北碚转移。在重庆北碚,杨钟健院士写下一系列研究论文,并发表了许氏禄丰龙的研究成果,在1941年1月6日许氏禄丰龙首次对外公开展览,这既是许氏禄丰龙的首次公开亮相,也是中国最早举办的恐龙展览。
许氏禄丰龙在中国西部科学院装架展示(供图:王龙)
许氏禄丰龙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人们,中国的龙站起来了,我们中国人也要站起来了,这枚许氏禄丰龙的邮票承载的不仅仅是老一辈的科学家精神,还承载的是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技与创新的结合
2017年5月19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恐龙》特种邮票一套6枚,小型张1枚,特种邮票分别是上游永川龙(面值1.2元)、棘鼻青岛龙(面值1.2元)、太白华阳龙(面值1.2元)、中华龙鸟(面值1.2元)、巨盗龙(面值1.5元)、小盗龙(面值3元),小型张为合川马门溪龙(面值6元)。该套邮票的设计者是中国著名恐龙复原科学艺术家赵闯,其主要内容是以我国境内发现的恐龙化石复原图为主,整体画面富有动感,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特种邮票以外形较为突出的上游永川龙和太白华阳龙作为画面的中心,将生活在中生代的恐龙由中心向四周做环状排布,这套邮票图案周围还描绘了其它几种不同类型的恐龙以及当时的生态环境;小型张以合川马门溪龙为主体,并在旁边展现了多棘沱江龙的形象,描绘了重庆地区侏罗纪时期的生态环境。
《中国恐龙》特种邮票(供图:姜金恺)
《中国恐龙》小型张(供图:姜金恺)
《中国恐龙》特种邮票,可能会颠覆人们对传统邮票的认识,因为它首次运用了“特殊油墨印胶”、“厂铭无墨雕刻”等诸多先进技术,在荧光灯的照射下,恐龙的骨架让人眼前一亮,骨骼之间的缝隙清晰可见。同时邮票上的小盗龙还采用了特种光变油墨,重现了小盗龙天然毛色光变的效果,在自然光下面,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
《中国恐龙》特种邮票在荧光下的效果图(供图:姜金恺)
《中国恐龙》小型张在荧光下的效果图(供图:姜金恺)
中国的恐龙研究相较于国外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近20年来的恐龙研究成果却令世界瞩目。世界上发现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在中国、世界上发现目前最早带羽毛的恐龙在中国、世界上发现脖子比例最长的恐龙也在中国、世界上发现第一个长翼膜的恐龙还在中国。正如文章开头介绍的那枚许氏禄丰龙的邮票,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象征,更像是要告诉我们中国的恐龙也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