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大家科普信息传递的基本环节,普及语言与文字在信息传递的不同之处。
谢谢大伙无声的鼓励,我说这个话大家就开始鼓掌了,这就说明大家接受到了我语言中传递的信息。很简单的一句话,九个字,包含了信息传递的三个基本环节:出、进、出,我作为传达人说出开头那句话,接受人理解我的意思,再做出反馈,给我鼓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也是沟通的主要方式,有人说文字是历史的载体,文字用来传递信息不是更好吗?虽然文字拥有超时空性,更适合作为长期保存信息的符号,但是从信息传递的即时准确程度上来说,是很难超越语言的。
比方说,结了婚的男同胞们应该有过这个经历,好兄弟约你去喝酒唱歌,你得跟你老婆请示,你给她发微信“老婆晚上我要跟兄弟喝酒去”,你老婆给你回了非常简单的一个字“嗯”,你以为她同意了,你就去了,哥们我只能说祝你平安。在这个文字传递过程中,缺少了情绪情感的传达,导致传达人高估了接受人的智商,接受人高估了自己在家的地位,理解错了信息,做出了错误的行为反馈,就只能回家接受老婆合理的肢体反馈-大巴掌了。如果是换成语言传递,你说我喝酒去。她说:“嗯(?)”,哥们打死你你也不敢去。
再比方说,同一句话,有人问你“你多大了?”这是在问你的年龄,有人问你“你多大了?”这可能是你二十多岁了还在尿床。
通过这两个小例子呢,我们可以发现语言实时传递信息的准确程度比文字大得多。但语言也不是能百分百准确传递信息,因为每个人的大脑构造,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生活经历等等等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传递的过程。
比如说传达人有地方口音,在这种情况下当地人和外地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就会引起一定的误会,传达人语言描述的内容与他真正想表达内容有一定的差距,接受人的解读产生谬误,就会做出错误反馈,一不小心就得闹笑话,比方说,山西人说话,鼻音重,前后鼻音不分,我在山西的饭店吃饭,拼桌那个大哥,小兄弟,我去上个厕所,你帮我看下这个“场子”,我还以为他是黑社会呢!结果是人家让我帮他看下挖土那个“铲子”,合肥人说话有意思,合肥人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jqxzcx不分,比方说,“油漆”说成“油cī”,“洗澡”说成“sǐ澡”,“自己”说成“zì zǐ”说话还爱夸张,“早知道了”不说“早知道了”,说“一百年前我就知道嘞”,我本人不是合肥人,所以几年前刚到合肥时候就因为合肥人这个口音闹过笑话,那时候我刚到合肥,在一个合肥当地的远房表哥家借住,刚到头一天晚上,我在床上躺着,他过来了,他说话带着合肥口音,“你就躺下啦?你可洗(sǐ)了?”他意思是问我洗澡没,我不知道啊,我以为他跟我开玩笑呢,我懵了,“啊我没死啊”,“你没死你就睡觉啊”,“我睡觉跟死不死有什么关系?”“你肯定要死的干干净净才能上床啊”“还要死的干干净净?我不死?”“你快死”“我不死”“你死”“我不死”“你死”把我逼急了,我问他我说“你让我死你怎么不死?”,他讲一句话当时把我吓一跳,“我滴妈嘞,我一百年前就死过嘞!”
视频地址:https://sci.kpcswa.org.cn/uploads/media/20220829135228.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