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于2022年12月7-19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中国将继续作为COP15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影响未来十年的新的联合国《2020后生物多样性框架》(GBF)也即将在此次大会上诞生。本文回顾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在全球的地位、特色、现状与挑战,并分享了特色创新实践和可供其他国家借鉴的举措。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人本解决方案
周晋峰,王敏娜,王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引领、现状、挑战与创新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第1卷第12期.2022年11月.ISSN2749-9065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属于全球领导地位,有一系列了不起的创新工作。
第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的,这一点有根本的不同和重大的影响。2018年底在开始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之前,我们给《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提出建议,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届缔约国大会召开之前,关于它的主题应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刚开始很多人不理解,觉得“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动物保护、濒危物种保护,他们一直在讨论这些问题,不认为和文明层次有何关联。那么我们认为结合中国的实际,应该以生态文明做主题,这个就是中国的特色。
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工作不是围绕着狭义的简单的生物多样性展开。传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传统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栖息地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目录和保护地的保护,这些都是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范畴的重点工作。国际上一个生物多样性谈判的要点是关于保护地应该占多大的比例。当前全球谈判的一个核心就是“30*30”,是争取到2030年把30%的陆地和30%的海洋划出来做保护地。
中国的创新是什么?中国的创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立了新的世界观。
什么是新的世界观?就是坚持自然与人和谐共生。这是我们对世界的一个新的根本的看法,而区别于过去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现在是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这个为世界观为核心,我们开展的工作就有很多不同了。这里我们不只是要保护濒危物种,我们还要保护整个的自然。
举个例子:我们提起了灭绝式电捕蚯蚓的环境公益诉讼。蚯蚓不是濒危物种,传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似乎从来没有人认为蚯蚓是需要保护的东西。因为它没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濒危物种目录里。但显然保护生态环境,并不是只保护濒危物种就行了,我们需要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蚯蚓是自然中的一个重要的参与者、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对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至关重要。而工业文明发明了新的电蚯蚓机,使得自然状态下的蚯蚓被迅速大规模地、灭绝性地被捕获。那么这样就会造成一个一个的被破坏的自然:可能是农田,可能是湿地,可能是其他的地方的土壤生态系统破坏。所以我们提起了保护蚯蚓的环境公益诉讼。
新时代的“保护”与传统概念的保护,是有着根本不同的。比如说我们提起的关于深圳湾疏浚工程环境公益诉讼。从传统的“保护”概念角度来讲,这个工程已经通过了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估,但是我们仍然把这个项目叫停了,为什么?因为根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要保护绿水青山。什么是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自然。那么绿水青山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的两山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基本原则世界观,两山论的方法论,这些是我们重大的、根本的不同。这对全球来说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在这个思想引领下,我们有一些具体的实践。
第一大类的实践就是CCAfa(绿会保护地),我们在全国建立了约200个绿会保护地。保护地是以各种各样的旗舰物种、特定的区域构成。目前这些保护区域绝大多数都不是国家保护区,而是社区保护地,都是普通的地方(有的是农田,有的是邻里,有的是庭前屋后,有的是河边路边,还有的是一片荒漠)。全国约200个左右的保护地加起来也覆盖了很大的一个面积,对于很多物种和自然进行了系统保护。这项工作曾经被《生物多样性公约》前秘书长誉为“人民的创新,世界的保护”的一种新模式。
第二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创新概念是“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Our Neighborhood,简称BCON),这一理念的提出也源自于中国人民的创新。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我们在农田、在果园、在我们的工业园区采取各种各样的保护形式进行生物保护(比喻说让野草长,少打农药,“六不用”的生态农业等)。这些构成了第二大系列,叫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系列。
第三个我们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里的成绩就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简称EPIL)。比如我们在四川雅砻江流域,我们通过环境公益诉讼,把一个巨大的将建的水电工程停下来,重新评估这个工程对于当地生长的极度濒危物种五小叶槭(Acer pentaphyllum)植物的负面影响。通过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这种工作方法进行生态保护是中国的一个创新,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雅砻江流域公益诉讼保护五小叶槭植物,这个公益诉讼最大的特征是“预防性”诉讼。其实当时还没有建闸,水电站也还没有建成,五小叶槭的栖息地也还没有被破坏。在这个时候通过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把它停下来,预防了破坏的发生。这是我们的生物多样性的第三个重大的成绩。
第四个生物多样性的重大的成绩,我觉得值得提的是诸如竜山和“一丘一凼”这一类的传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也是我们中国的特色。
第五个,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巨大成就是人民参与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人本解决方案HbS(Human-based solution)。比如说我们要求外卖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这和生物多样性有什么关系?外卖的餐具,筷子要砍树林做,塑料的一次性餐具,对于大气,对于土壤,对于河流都有不同的生态影响。过量的生产这种餐具都会带来更多的碳排放,更多的空气污染,更多的自然栖息地的丧失。这里还有我们对停止月饼过度包装这一类的倡导,这是刚才我讲到的第五个。
人民参与的倡导还有食物领域的。我们提出 “良食倡议”(Good Food),它对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是巨大的。减少浪费,对于错误的发展方向的调整,这些都会对生物多样性带来根本性的影响。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因人而起。只有因人而变,只有每个人参与改变,我们才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变,这些都是我们中国在生物多样性领域里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创新领先于世界。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有什么重大的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最大的挑战是工业文明。因为中国它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的能源。能源怎么来?现在推行清洁能源,自然要建水电站,要建太阳能设施,要建风电设施,这些自然的会改变自然的面貌。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带来了巨大生态挑战。大量地建水电站,大量地发展农业,大量建设灌溉水利基础设施,这些都会把天然的河流阻断。我们知道天然河流的阻断,对整个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是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的。那么我们既要吃饭要灌溉农田,又要搞清洁能源的矛盾怎么解决?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再比如发展风电是减碳的一个重要举措,光伏发电也是。但是我们的人口是众多的14亿人,我们的国土面积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哪里去建风电?在哪里去建光伏?目前就是在近海,那么我们知道这些设施的建立,自然的就改变了是环境的外貌和机理。它的大规模的对自然环境的改变造成对生态系统的冲击,这是我们需要积极应对的巨大挑战。
还有荒地利用造成的生态变化的问题。我们现在为了建清洁能源设施,要利用这些荒地。荒地是什么?荒地也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看着是荒地,实则是自然。举个例子,有一块荒地,我们去做了生物多样性调查,那里有四五十种鸟;在这个荒地被整治之后,就没有了,就只有四、五种鸟了。荒地没有人去管它,根据自然变化而变化,生物物种也会跟随自然变化,实际上它是wildness,荒地其实都是自然。过去有很多荒地,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人类的不断发展,我们对自然越来越多的侵入,这一类问题,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生物多样性最大的挑战。
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怎么办?有没有对策?
对此,我们建议通过加强倡导、深入研究,用“5个过程”标准(生物多样性调查,生物多样性评估,生物多样性适应,生物多样性抵偿、生物多样性恢复)来减少这些重大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人民生活整体的改革,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等等,这些经验对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发展中国家往往将会经历我们相同的过程,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努力,自然就会提高对于生态和环境的要求。在这个变革之中,我们怎么能够去把负面的影响降到最低,提升它的正面的效果?中国已经经历的这些经验和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非常重大的参考价值。最近我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一些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研讨会上介绍了我们的经验。我们也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等很多场合我都介绍了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誉。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的公众的参与是世界领先的。如果我们在不同国家随机抽选一定数量的群众,去问他们生物多样性的了解,我相信中国一定是名列前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山”理论对于公众的科普效果到位,并且受到公众的参与、公众的认可。“两山”理论,人与自然和谐是中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的方法论。所以在生态保护的经验中,我们倡导的是公众参与。比如塑料的垃圾回收;比如节约粮食,我们也和同等收入国家相比,我们毫无疑问是做的最好的之一;在整体上能源消耗,人均碳排放上,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的这些指标也能体现出中国贡献来。
编辑:Pie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