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镌刻乾隆御笔的一只麋角

北京麋鹿苑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
收藏

当您走进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的《麋鹿传奇》展厅,千万不要错过这样一件展品,这是一件雄性麋鹿角的骨骼标本。近前仔细观查,您会发现,在这只麋角主干的腹面,用精细的楷书镌刻着一篇题为《麋角解说》的手记。

“壬午为《鹿角记》,既辨明鹿与麋皆解角于夏,不于冬,既有其言而未究其故,常耿耿焉。昨过冬至,陡忆南苑有所谓麈者,或解角于冬,亦未可知。遣人视之,则正值其候。有已落地者,有尚在骨或双或落其一者,持其已解者以归。乃爽然自失曰:天下之理不易穷,而物不易格,有如是乎!……”这篇手记的下款,署的是“乾隆三十二年岁在丁亥仲冬月上浣御制”。没错,上面刻的正是乾隆皇帝的御笔。要弄清楚这只鹿角的来历,就得从乾隆皇帝研究麋鹿的一段趣事说起了。

在我国古代记载每月气候、时令变化的《礼记·月令》篇中有这样的记录,“仲夏之月,鹿角解”;“仲冬之月,麋角解”。意思是,农历五月,鹿脱角,农历十一月,麋脱角。

乾隆皇帝认为,驼鹿或驯鹿就是古人说的“麋”,而鹿和麋都是在夏天脱角的,不是在冬天。于是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写了一篇《鹿角记》,辨明世上并没有在冬天脱角的鹿,鹿和麋都是在夏天脱角的。可是对《月令》上的记载,乾隆一直耿耿于怀,不得其解。

过了5年,也就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冬季,乾隆从塞外承德避暑山庄回到北京,在冬至的第二天,忽然心血来潮,想起南苑皇家猎苑南海子里养着的那一群叫“麈”的大鹿,会不会是在冬至解角呢?于是他立刻派御前侍卫到南苑验视。果然,南苑那里的“麈”已经开始脱角了。侍卫将已经脱落的鹿角携带回宫,进呈御览。禀报道:“那里的麈正在掉角,有的一对角全掉了,有的还刚脱落一只角。”乾隆接过一只鹿角,不禁感慨万端,他感叹自己竟然不知道还有冬天掉角的鹿。天下的知识真是无穷无尽,事物就这样不容易摸透的!”于是,乾隆亲笔写了这篇《麋角解说》,命人将其镌刻在从南苑南海子里拣回来的麋角上,以记录此事。

说到麋鹿的角和其它鹿类动物相同的是,它们都是雄性有角,雌性无角。虽然也是每年脱落一次鹿角,但在冬天脱落却是麋鹿独有的特性。麋鹿角的形态也和它的鹿类亲戚有很大的不同。最粗的主干在前,分叉则向后向外分叉生长,没有眉叉。在脱落之后,如果把角的尖端倒置过来,可以放在一个平面上,稳立不倒。因此,民间用这一特性作为鉴别麋鹿角的简便方法。

据传,当年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一批原为清紫禁城收藏的一批形色各异的鹿角时,发现其中一只与众不同的鹿角,将鹿角尖朝下、柄朝上,倒置在地上,居然“屹立不倒”,从而识别出这是一只麋鹿角。仔细观察的过程中又发现这只麋鹿角主干的腹面,隐现着一片汉字痕迹。拂拭掉上面的封尘,就露出了嵌涂着石绿的蝇头小楷,正是这篇题为《麋角解说》的乾隆手记。在1985年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建馆之际,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工作者把它转送给了麋鹿苑,至今被珍藏在馆中。这一只鹿角几经辗转,最终能完美的呈现在您的面前,也可谓是天下之幸哉了。当然,乾隆爷的这种眼见为实、知错就改,能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也值得我们一并称赞了。

作者:洪士寓

评论
🔴🔴
贡士级
2023-11-06
张开学
秀才级
己阅
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