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灵魂拷问:你上学时做的生态瓶,几天臭的?

果壳自然
探索万物之美,守护自然的丰富、独特与永恒。
收藏

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课本里,都会提到一个实验——制作生态瓶。在大多数学校,这实验都是可做可不做的,很少占用宝贵的实验课时间,通常是被老师布置下去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去。

为什么呢?因为这生态瓶真做出来的话,失败率其实非常非常高

一般来说,生态瓶一开始都做得挺漂亮的——干净的底砂,摇曳的水草,活泼的鱼虾。可是往往过不了多久,状况就开始不对,有的开始爆发绿藻,有的水草被啃个精光,还有的鱼死虾亡。如果瓶子没有密封,死去的动植物还会被细菌分解,成为一瓶混浊臭水。

所以真要是每个学生做一个生态瓶在窗台摆成一排,那不久之后就如同水族炼狱一般,令人不忍直视。真能坚持几个月的生态瓶十分少见。

图片

网上出售的现成的生态瓶,一切都很美好 | Wicker Paradise / flickr

图片

一段时间后,爆藻、死虾、臭水,状况频出 | Mike Prosser / flickr

那么,生态瓶为啥这么难做呢?是学生手残吗?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课本把生态瓶的制作描述得太过简略,由于受到教学内容难度限制,很多要点都没能说清楚。

生态瓶里都有啥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课本上的知识。所谓生态瓶,实际上就是模拟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瓶子里要有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其中,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和一些藻类,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能量、制造有机物,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依靠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生存。

图片

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组成示意图 | Roddelgado / Wikimedia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联系到一起,这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由于每个生物都要把获取的能量中的大部分用于自己的生长繁殖,所以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效率很低,高中课本说是10%到20%,看上去很低,其实这已经算是高的了,一般出现在水域生态系统里。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往往只有百分之几。

由于生态系统里的能量耗散了就不会再回来,所以一个封闭生态系统想要保持稳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量的平衡,动物摄入的总能量得远远小于植物固定的总能量。

图片

与平时我们养金鱼用的水缸等开放式体系(需要换水、投食)不同,生态瓶作为封闭体系,除了阳光,没有任何输入,如果其中的动物吃太多,超过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系统就会崩盘 | Souravgg8 / Wikimedia

用现实生活打个简单的比方,植物就好比工作赚钱的父母,动物就像学龄的孩子。这个家庭想要稳定,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孩子的必要支出要小于父母的总收入,不能入不敷出。

大多数生态瓶崩坏的原因,就是动物没选好,瓶子里养了个吞金神兽。

比如说,我见过有学生在一个1升的瓶里放了几根水草、一条金鱼。且不说金鱼爱不爱吃水草的问题,就算真吃,水草每天的生长量也完全不够它吃的。最后眼看着金鱼日渐消瘦,活了一个多月就饿死了

怎么选动植物

所以说,要想生态瓶里不发生饥荒,就要选好合适的定居者。生产者要选那些生长快或者繁殖快的植物,比如黑藻、伊乐藻。

图片

黑藻 | Yercaud-elango / Wikimedia

至于动物呢,首先,我们先把范围限定在肉眼看得见的种类里。那些太微小的虽然从生态学角度比较合适,但是死是活你都看不出来。所以我们要找个头小、饭量小、长得慢的水生动物,比如一些小型植食性或者杂食性鱼类,孔雀鱼那么大的有个一两条就差不多了。虾也可以,就是容易暴毙,不太好养。螺虽然好养也符合要求,但是一定只能放一个,要不然会生出一堆小螺。

以2升的瓶或者缸为例,大概需要5~6根长度20厘米左右的黑藻和一两条鱼。具体比例还得大家慢慢摸索调整。

图片

孔雀鱼 | Vincent Eisfeld / Wikimedia

成功的生态瓶,很难

选好了植物和动物,生态瓶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还有一半其实是最难把握的,那就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在地球上,不管是哪个生态系统,微生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有些能够制造有机物,有些能够分解其他生物的残骸。

一个生态瓶中如果微生物的类群不对,同样会迅速崩溃。

我曾经观察过初中学生做的生态瓶,都是用玻璃罐头瓶做的,鱼都饿死了,其中一个盖子打开,一个依然保持密封状态。这样一来,两个瓶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细菌等微生物。开盖的那瓶由于有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迅速腐臭浑浊;而密封的那瓶,过了半年多,依然水清草绿,唯一的变化就是死鱼变成了瓶底细腻的泥,一根鱼刺都没剩。

在有些课本里,让学生去找自然水域的水和水底淤泥。这是不合理的,会让生态瓶的可控性大幅降低,因为不同自然环境里的微生物种类、数量相差很大。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使用水族箱用的底砂或石子,再加上静置过夜后的干净自来水。

图片

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水中的眼虫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不过,即便是这些要点都注意到了,也只是能够提高生态瓶的成功率,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这是因为生态系统是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几十年前,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建造的生物圈二号,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在家里简单模拟出来的小生态系统,会崩溃也是很正常的。

图片

生物圈二号内部环境。前景为热带草原区,背景为海洋区 | Wikimedia

所以我认为,课本介绍生态瓶这个实验的意义,并不是帮助人理解那些考试要考的生态学原理,而是要让学生明白:小小的一个生态瓶你都养不长久,身边的复杂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了就更没辙了。如果不保护好环境,你就会死得像瓶里的鱼一样……

作者:沙漠豪猪

封面图来源:pixabay

图片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评论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太师级
生态瓶的制作,即使选好了植物和动物,还要具备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不管是哪个生态系统,微生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有些能够制造有机物,有些能够分解其他生物的残骸。如果一个生态瓶中微生物的类群不对,同样会迅速崩溃,只有它们之间达到有机的结合,才有可能有成功的几率。
2022-12-29
演绎无限精彩
大学士级
生态瓶的制作,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既快乐又易懂,更直观理解生态系统组成的知识,让学生从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022-12-29
大伟⛹🏻‍♂️
太师级
自然界就像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所以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