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栏由浙江省科协、钱江晚报联合出品】
杭州动物园的金鱼园,粉墙黛瓦、亭台⻜檐、莲池回廊、小桥流水,与金鱼灵动绰约的身姿交相辉映,与金鱼的古典韵味融合统一。
正值中国传统春节临近,小朋友可能会好奇发问:为什么很多传统年画中,总是少不了红红火火的“金鱼”,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金鱼呢?
今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同学们熟悉又喜爱的杭州动物园,走访园内的金鱼馆,来认识一下金鱼的品种和演化过程,探究金鱼和杭州的渊源,和中华民俗的脉络联系。
《山海经》里最早记载了金鱼
1958年,杭州动物园成立后,在当时杭州园林局支持下,承担恢复金鱼这一古文化遗产的重任。1975年金鱼园落成,成为当时全国最大最具江南园林式特色的金鱼馆,2007年再次修复。
吴国平是杭州动物园有多年金鱼繁育经验的专家,他告诉我们,金鱼是野生鲫鱼的变种后代,从“金鲫鱼”演变而来,而“金鲫鱼”就是野生的红⻩色鲫鱼。
目前看来,最早记载金鱼的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 距今2500年左右,说明当时已观察到金鲫鱼的存在。书中写到“睢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母粟、多文鱼”,这里的“文鱼”指的就是出现鲜艳颜色的鲫鱼。
金鱼的体态特征与野生鲫鱼相比,产生的极大变化,是从金鱼由池养进入到盆养、缸养阶段开始的。明朝中后期的盆缸饲养,使金鲫鱼活动空间进一步缩小,生活环境的改变使金鲫鱼在体型、尾 鳍、眼睛等有了特异变化。
金鱼开始被有意识地人工选择,是在清朝后期。由于饲养技术的发展,鱼的变异增多,金鱼工匠有意识地选择奇异的品种进行繁育。在这一时期,金鱼的眼睛、鳞片、色彩、腮盖、头部、鼻隔膜、鳍等多个方面的特化新性状被保留,大致有了金鱼演化的雏形。
人们把现在的金鱼,根据体型分为草种、文种、⻰种、蛋 种、⻰背种等。金鱼的命名多根据金鱼的体型、体态、体色等特征,同时也透 露出传统文化气息。“有的以传统祥兽瑞禽寓意,如⻰睛、凤尾、鹤 顶、⻁头等;有的以生动的形态特征命名,如喜望天、玛瑙眼;有的 直接借用词牌、曲牌名,如‘朝天龙’叫做‘喜朝天’,‘水泡眼’名为‘眼儿媚’。”
金鱼与杭州有哪些渊源
金鲫鱼在自然水域中偶有发现但不多,也因此古人对于金鲫鱼多是敬畏敬仰的。人工池养后,金鲫鱼数才多起来。
杭州有着“东南佛国”的美誉,劝人向善的思想使当时的人们将金鲫鱼放生作为善举之一,因而金鲫鱼更被珍视。北宋苏东坡曾有诗言及金鱼“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著名作家王旭烽曾写道,苏东坡吟诵“我识南屏金鲫鱼”时,怕不会想到,这正是杭州金鱼的最早记载呢。
在专业人士的眼里,这一时期为金鱼“半家化”期,它的形象只是红色或背部红色的鲫鱼,远非我们如今所⻅外形各异,色彩斑斓,雍容华贵的金鱼形象。
南宋开国皇帝赵构,也许是出于对美和高雅生活趣味的追求,认为放生池中颜色艳丽的“金鲫鱼”是上好的赏玩之灵物,他成为了文人养鱼的第一人。
《武林旧事》记载,宋高宗赵构1163年在居住的德寿宫中,专⻔建了小⻄湖饲养金鱼,还给它们起名为“金银鱼”,开创了家养金鱼先河,并引为时尚⻛靡一时,文人士大夫也相继凿池饲养。
金鱼进入了家化时期,并产生色彩变化,出现了银白和玳瑁色,在金鱼的进化发展中前进了一大步,民间还诞生了专⻔养鱼的技工,叫“鱼儿活”。金鱼很快传播到了全国,还东渡扶桑到了日本。明朝时的杭州,几乎家家都养金鱼,竟然也就成了一种地域习俗了。
寓意美好,杭州动物园门票上也有它
杭州动物园⻔票上的标识,就是一条可爱的金鱼,是参照“朝天⻰”原型设计的。杭州动物园培育过两百多个品种的金鱼,并出口远销。
金鱼的谐音是“金玉”。在过去饲养金鱼讲究讨口彩,“金”是财富,普通人家则讨的是“余”的口彩,图个“年年有余”,因此金鱼在年画中十分常⻅。又因金鱼产子多,古人借以寓意多子多 福,金为“金童”,玉为“玉女”。金鱼在我国还有尊贵的象征,唐代官服中佩挂的金鱼袋是当时最高级的包袋。
古代木质建筑多,饲养金鱼除了观赏外,还有一个作用,储水灭火、吞⻝蚊虫。因为蚊虫喜欢在水中产卵、孵化,而储水防火的水缸里如果不养鱼,水质很快就会变坏,养几条金鱼则不需喂任何⻝物,就能吃尽滋生的虫卵与幼虫。
这样的做法,又可观赏又可净化水质,何乐而不为呢?
科普教育基地名片
杭州动物园成立于1958年,园区占地260亩,是集野生动物保护、科研、科普、教育与游览于一体的山林式动物园,饲养珍稀野生动物120种,近千头(只),是中国动物园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曾荣获全国十佳动物园称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和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野生动物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