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新闻网1月5日讯(金汐)打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打铁花”初源于民间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每年春节开业时和道士们一起为祭祀太上老君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具有道教神秘色彩和五金工匠的行业特点。后来演变为民间比较综合的庆祝仪式,多流传于黄河中下游,以河南、山西最为流行。开封打铁花更被誉为黄河流域十大民间艺术之首。
打铁花表演前,在一处空旷场地搭出六米高的双层花棚,棚上密布新鲜柳枝,上面绑满烟花鞭炮和起货等。棚中间竖立一根六米高的老杆,使花棚总高度达到十米以上,老杆顶上也绑上长挂鞭炮、大型烟花,称为“设彩”。花棚旁边设一熔炉化铁汁,十余名表演者轮番用花棒将千余度高温的铁汁击打到棚上,形成十几米高的铁花,铁花又点燃烟花鞭炮,再配上“龙穿花”的表演,铁花飞溅,流星如瀑,鞭炮齐鸣,声震天宇,场景十分壮观。
打铁花技艺历史悠久,表演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打花艺人在千余度的铁花中赤膊上阵而能进退自如,不被烫伤,现代烟花的灿烂夺目和传统绝技的神秘惊险交织在一起,令人叹为观止。打铁花涵容了道教文化、商贸习俗、民间工艺等内容,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宝库,为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