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楚地岁末,植系迎新——与新年习俗相关的植物你知道哪些?

中国科普博览
原创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 阅琅(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喜迎新春的时刻总能令人心生愉悦,若说起描绘民间新年贺岁的场景,不得不提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一诗,诗作中三元之首的元日一派吉庆欢乐、万象更新的景象。家家户户燃放爆竹驱邪避祟,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在荆楚大地自古也有诸多节庆饮食习俗与植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荆楚岁时记》就有记载:“元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táng),下五辛盘。进敷于散,脚却鬼丸。各进一鸡子。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必饮酒次第,从小起。”

明,李士达绘《岁朝村庆图》轴图画 水村山郭,松屋柳溪,村中人家,长者访友宴饮,儿童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辞旧迎新,欢庆佳节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嘉哉芳椒,载繁其实**——花椒**

在古代过小年就有喝椒柏酒的习俗,到了汉朝正月初一喝椒柏酒就更为盛行了。

东汉《四民月令》中有载,在过了腊祭的第一天小年的这一天小辈们按长幼顺序依次向尊长双亲祝贺,饮用椒柏酒。“椒”这个汉字,原本就是指的芸香科花椒属的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它是中国最早的辛辣味香料植物。

花椒也常被用作中药,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提及的“椒目”即是花椒的种子,“黄壳”指花椒的内果皮,“椒红”或“红”是指花椒的外果皮。

花椒一名,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在《诗经》里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的描述。晋代成公绥的《椒华铭》则曰:“肇惟岁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

古人认为花椒的香气能让人心境平和,所以采摘来浸入酒里,贡献给长者。花椒树结果繁多,在《诗经》也有“椒蓼之实,繁衍盈升”之句,寓意后代昌盛、多子多孙。

明,袁尚统绘《岁朝图》中就有屋内三位长者同桌对饮椒柏酒,观看儿童嬉耍的场景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当代“中国丹青花椒第一人”刘铁奇笔下的花椒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花椒及其果实细节

(图片来源:cnseed.org & MDPI)

花椒的果实多单生,直径4~5mm。果皮颜色红润,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花椒特有的辛香,源自果皮里的油泡所含的脂溶性挥发性物质,主要为柠檬烯、枯醇、香叶醇、淄醇和不饱和有机酸等。

林下松风曲,炉边柏子香**——侧柏**

椒柏酒中的另一味是柏科侧柏属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枝梢与叶,其种子与生鳞叶的小枝也可入药。

侧柏的香气主要来自于叶与种子中的挥发油,主要为侧柏烯、侧柏酮、小茴香酮、α-蒎烯和石竹烯等。侧柏中还富含黄酮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也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用侧柏子制作的柏子香虽不是名贵熏香,但却是从古至今最流行的香品之一,古时文人雅士都喜好熏焚柏子香,苏轼病中曾作的“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

清乾隆年间宜昌《东湖县志》载,除夕“以松柏枝插户楣”称为“年宝”,现在已很少见到“年宝”,“年宝”作为宜昌春节特有的吉祥物什,通常是用大红纸包裹几束青翠的柏树枝,人们将其悬于堂屋正中处,以表示新年吉庆、百事顺遂。道光年间《安陆县志》记为“束柏枝悬门檐,亦户悬苇索之遗”。

松柏饰门的习俗在我国大城市已鲜见,在山东一带,河南洛阳、安阳,还有晋南一带的农村每临近过年门前悬挂柏枝依然比较常见,村民们还是会上山砍柏树枝,然后将它整理好,扎成整齐的两小把插在或者挂在大门两侧 ,其也传播到日本至今仍为点缀新年的一大景观。

侧柏的枝条、生鳞叶的小枝及种子细节

(图片来源:i-flora.com)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酒

到了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于农历正月初一饮椒柏酒的升级版本屠苏酒,故屠苏酒又名岁酒。

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后又为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历代名家所推崇,无数典籍所传载,其配方主要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屠苏酒中的大黄为蓼科大黄属的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的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

白术为菊科苍术属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的干燥根茎,含挥发油1.4%,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并含有维生素A。

桂枝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嫩枝,桂枝含挥发油0.69%,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苯甲酸苄酯、乙酸肉桂酯、β-荜澄茄烯、菖莆烯、香豆精等,带有独特的辛香。

在古代,每到正月聚在一起喝一碗屠苏酒,满含着人们对于新的一年身体健康的期待。今天人们虽然已经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元旦佳节饮屠苏酒仍是一些地区的民风民俗。

屠苏酒

(图片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家家椒酒欢声里,户户桃符霁色中**——桃汤**

关于桃汤的记载,早在汉朝时期就有,桃汤微苦是用蔷薇科李属的桃Prunus persica的树枝煮制的汤,古代人认为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所以有了元旦饮桃汤,驱邪压祟的传统。

我国民间传统习俗视桃花为吉庆瑞祥的象征,在香港、澳门、广州及株江三角洲地区,所谓“一树桃花满庭春”,催花的桃花是当代春节前花市上的重要商品花卉,每年有70 - 80万株切花上市。近年来,春节期间的催花桃消费开始由两广向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城市植物园的在新年也能观赏到桃花。

武汉植物园贺岁的催花桃花

(图片来源:阅琅)

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麦芽**

胶牙饧,又称元宝糖或堕贫糖,即麦芽制成的糖点,用麦芽、谷芽为主材熬制而成,软、粘、糯、甜。吃胶牙饧是人们对长寿的一种美好愿望,当一个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也就健康了。

如今,老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年节百姓家庭无不制作麦芽糖-麻叶子,进入腊月,各家各户便进入了制作麻叶子的前期准备,一方面将家里的大麦Hordeum vulgare淘洗、保温、发芽,另一方面要将糯米Oryza sativa蒸好后直至嗮成硬邦邦一颗颗米粒后炒制成炒米,再将已经磨好的米浆(米和麦芽)上锅熬煮,以精选糯米、芝麻、麦芽糖为主要原料,并拌以桂花、金钱桔饼等成份精制而成。

麦穗和麦子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几家灯火闹,犹竞五辛盘——带辛味的菜

从汉代开始,民间就有过年吃五辛盘的传统,而且因为辛和新字同音,也是新年祈福的象征,在民间也很受欢迎。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下五辛盘”。周处《风土记》:“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炼形。”,五辛之所以发五藏之气,即用韭 Allium tuberosum、薤(xiè)Allium chinense、葱Allium fistulosum、芸苔Brassica campestris var. campestris和芫荽(yán suī)Coriandrum sativum这五种带辛味的菜来修炼形体。

五辛盘又称春盘,《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Allium fistulosum、蒜Allium sativum、韭Allium tuberosum、蓼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芥Brassica juncea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沿袭至今,也有诸多衍化。

Allium tuberosum、薤(小蒜)Allium chinense、葱Allium fistulosum或大蒜Allium sativum、芸苔(油菜苗)Brassica campestris var. campestris和芫荽(香菜)Coriandrum sativum 构成了五辛盘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花花酱)

这些楚地春节习俗或许渐渐湮没在时光的消逝中,但植物的馨香赋予春节不一样的味道深深扎根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也许,这些植物本身未必是玉盘珍馐,但和亲人共食一碟五辛盘,共饮屠苏的情境却是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这才是这些传统延续传承的意义。

编辑:郭雅欣

(注:文中拉丁文部分应为斜体。)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