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在火锅店菜品中发现蓝环章鱼
来源丨微博
“能吃吗?”
“什么都吃只会害了你!”
随着科普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许多小伙伴在面对新奇物种的时候,都会玩这样的梗,给看似严肃、枯燥的科普工作增加了不少幽默搞笑的元素。
不过,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梗”,有时真的能关乎提问者的生命安全!
就在几天前,微博有网友在火锅店菜品中发现了疑似蓝环章鱼的生物,后经证实,的确属于剧毒的蓝环章鱼。随后,又有网友发现,自己购买的海鲜中,也混入了不可食用的蓝环章鱼……
网友称自己购买的盒装小章鱼中混有剧毒的蓝环章鱼
来源丨微博
一时间,“如何在餐桌上保命”成了广大网友关注的热点。那么,这个“一环激起千层浪”的蓝环章鱼究竟有多可怕?一旦误食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
如何区分蓝环章鱼和普通章鱼
“这个章鱼身上也有环,是不是不能吃了?”
蓝环章鱼的新闻一出,不少小伙伴都对餐桌上的章鱼失去了“信任”,开始怀疑自己也卖到了剧毒的蓝环章鱼。
其实,大多数网友发出来的照片,都是“短蛸”,属于我国最常见的食用章鱼种类之一,而那些被怀疑为“蓝环”的圆圈形图案,恰恰是短蛸的识别特征。
小小的章鱼,有毒和无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区分呢?
我们日常食用的短蛸(Octopus ocellatus),是蛸科蛸属生物,而蓝环章鱼(Hapalochlaen maculosa)则属于蛸科豹纹蛸属,目前已知有4个种类:新月豹纹蛸(H. lunulata)、条纹豹纹蛸(H. fasciata),也称(蓝纹章鱼)、斑点豹纹蛸(H. maculosa)和尼氏豹纹蛸(H. nierstraszi),其中尼氏豹纹蛸是一个不确定的种。
新月豹纹蛸来源丨reef2reef.com
条纹豹纹蛸来源丨reeflifesurvey.com
斑点豹纹蛸来源丨维基百科
尼氏豹纹蛸来源丨reeflex.net
蓝环章鱼原产于太平洋西岸海域,通常分布在在日本到澳大利亚之间的太平洋中。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蓝环章鱼的分布范围有扩大或北移的趋势,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常见的蓝环章鱼种类为是豹纹蛸(蓝纹章鱼)。
短蛸的眼点下存在特征性的环状图案,但通常是金黄色
来源丨naturepl.com
蓝环章鱼体型一般不大,臂展通常不超过15厘米,体型也只有高尔夫球大小。和其他章鱼一样,蓝环章鱼的身体除了喙部之外也完全由软组织组成,头部生有腕4对,腕上长有大小不一的吸盘。除此之外,蓝环章鱼身上密布蓝色或蓝黑色的圆圈、斑点或条纹,在遇到威胁时,还会发出闪闪的蓝色荧光,就像身穿豹纹衣饰。至于那些身上只有一两个圆圈的章鱼,基本可以确定,不属于蓝环章鱼的行列了。
2
“章鱼哥”的毒性有多强
虽然蓝环章鱼的体型不大,但却是公认的地球上最危险的生物之一,在美国《世界野生动物》评选的世界最毒的十种动物中位列第三,毒性甚至远超大家所熟悉的眼镜王蛇。
小小的章鱼,又是凭借什么获得此项“殊荣”的呢?
研究表明,蓝环章鱼体内携带有河豚毒素、五羟色胺、透明质酸酶等一系列毒性物质,其中最为凶险的就是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的致病机制
来源丨alchetron.com
河豚毒素是自然界中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毒力是氰化钠的1000倍以上,能够阻断肌肉、神经细胞细胞膜表面的钠离子通道,从而阻滞动作电位,抑制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导,使得肌肉瘫痪,最终导致受害者因为心肺运动停止而死亡。
不仅如此,河豚毒素的化学性质和热性质都十分稳定,一般的加热烹饪都无法将其分解,且目前没有发现河豚毒素的解毒剂,中毒后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一旦中毒,只能通过对症治疗和一般的生命支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蓝环章鱼的毒素主要存在于唾液中,肌肉、内脏外套膜和墨汁中也有部分分布。蓝环章鱼在发起攻击时,通过咬伤猎物将毒液注入对方体内,使猎物迅速失去知觉。不过,在食用时,章鱼的唾液腺和墨汁往往已经被清理掉,只剩下毒素含量较低的肌肉,而且通过消化道摄入的毒素往往达不到人类的最低致死量。
尽管如此,国外还是有数起误食蓝环章鱼致人中毒的记录。2010年,我国台湾也有人因食用蓝环章鱼后,迅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无力、麻木等症状,经过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3
如何通关“餐桌生存游戏”
除了蓝环章鱼,我们的餐桌上还有很多“陷阱”,一不小心就会中招。
正直爱洁蟹、花纹爱洁蟹、铜铸熟若蟹等多种蟹类,因为经常取食有毒的食物,并且能够积累食物中的毒素,一旦误食就有可能中毒。其中,正直爱洁蟹,因为和面包蟹(食用黄道蟹)外形相近,常被误认,然而后者是膏肥肉满的美食。
花纹爱洁蟹来源丨picture-worl.org
铜铸熟若蟹来源丨flickriver.com
正直爱洁蟹来源丨naturamediterraneo.com
面包蟹
来源丨fiskerforum.com
除此之外,曼陀罗果实和秋葵,钩吻(断肠草)和金银花,马栗和板栗……很多有毒的动植物因为形似日常常见的食物,每年都会有人误食,严重者甚至可能丧命。而芋螺、野生菌……很多本身看上去“人畜无害”的食物,其实都含有剧毒,一旦误服,就有可能触发“全村吃席”的结局。
在这里,小编想说的是,科普的意义真的不仅仅是开阔眼界这么简单,在关键时刻甚至可以拯救我们的生命。另外,避免中毒的最好方法,就是尽量避免食用那些种类、性质、烹饪方式不明的食物。对于那些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都想尝尝的小伙伴,小编也只想说:别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