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省21个代表队120多名选手经过连续两天的激烈角逐,最后广州代表队谢秋泓、符永浩、梁天,省气象局代表队雷蕾,省科学院代表队吴家昊获得大赛一等奖。
中国古代是怎样抗“疫”的?负压病房是什么?心脏的语言您懂吗?为什么研究植物?我们身边有啥核技术……在大赛舞台上,选手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融合多媒体形式和实物道具,将一个个深奥的科学知识或科学原理诠释的生动有趣。从洪涝灾害到火星探索,从中药的煎煮误区到5G、AI和无人机,从唐代防疫神器——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到现代的战疫“利剑”——大数据,古今中外、上天入地、小到生活常识,大到宇宙奥秘,选手们的讲解选题涵盖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航天航空、天文地理、生物技术等各个领域,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知识盛宴。
▲选手秋泓讲解长征五号背后的科技。
▲选手符永浩用评书方式讲解大数据在科技战疫中的应用。
▲选手梁天讲解如何在石头中提炼石油。
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是我省目前范围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的科普讲解比赛。本次大赛主题为“科技战疫,创新强国”,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总工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协办,广东科学中心承办。
▲省气象局代表队雷蕾生动讲解引雷针的科学原理。
▲省科学院代表队选手吴家昊深入讲解蝙蝠和流行病毒的关系。
据主办单位介绍,本次大赛精彩纷呈、亮点突出。一是参赛热情特别高。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大赛推迟举行,选手参赛热情不减,中科院广州分院、省科学院、省气象局3个省直单位以及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等18个地市踊跃组队推荐121选手报名参赛。中小学生参赛人数达49人,较去年41人有新突破,这充分说明了省内各地市高度重视学生的科普教育,学生讲科学、爱科学氛围浓厚。二是社会关注特别大。考虑到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本次大赛不设置现场观摩席,赛事通过虎牙、腾讯、触电新闻等平台展示直播,大大提升了科普宣传效果。截至8月7日,大赛网站访问量超过220万,投票次数超过38万,投票人数超过23万,网络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超过82万人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三是区域特色特别浓。大赛在参考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赛制基础上,在组织上由省科技厅和省科协联合主办,在人员上鼓励广大科研工作人员参赛,在内容上突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展示和科学基础知识,在评分上提高讲解内容和科普效果的占比,具有非常浓郁的岭南特色。四是讲解贴近主题特别紧。参赛选手讲解紧扣时代主题,围绕“科技战疫、创新强国”,从抗击疫情的独特力量——中草药,到中国古代抗疫措施的启示;从气溶胶那些事儿,到核酸检测真面目;从疫情防控下的大数据追踪,到5G、VR等高科技在战疫中应用,选手们用科学粉碎疫情谣言,讲解各种战疫硬核科技。五是参赛选手素质特别好。今年参赛选手素质较往年显著提升,参赛选手中,除了科普基地讲解人员、学校老师和高校学生,今年增加了科研院所和医疗战线的高素质人才参赛,硕士研究生比例高达30%,还有5位博士研究生参赛。
大赛总决赛邀请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等七位专家担任评委。杜如虚院士在赛后点评中为参赛选手点赞,他认为总决赛选手综合素质和水平都非常高,讲解极富激情,展现了新一代科技和科普工作者的磅礴力量。他还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公众科学素质关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创新未来发展,这次的比赛非常有意义,发动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和科普场馆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普人员站到更大的舞台和平台上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营造浓厚的环境氛围。
▲一等奖颁奖仪式。
▲二等奖颁奖仪式 。
▲单项奖颁奖仪式。
▲优秀组织奖颁奖仪式。
本次大赛分为半决赛和总决赛两个阶段。8月6日为半决赛,分为高校科研院所组、高新技术企业组、中小学组、其他组(科技场馆、科普基地等)四个组别进行角逐,根据评委评分高低排名选出30位选手进入总决赛。8月7日总决赛中,脱颖而出的30名选手们须经过自主命题讲解、科技常识测试和评委问答三重考验。最后综合评分决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十佳中小学生科普讲解员10名,最佳形象、最佳口才和最佳人气专项奖各1名,此外还评出优秀奖和优秀组织奖等若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