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网1月29日讯(金恺祎) 今年春节,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片中层出不穷的“硬科技”让人热血沸腾,电影的周边也受到了消费者的“爆买”。从科幻回归科学,这些硬科技武器有可能会实现吗?
在电影中,推动地球开启“流浪之旅”的,是人类计划给地球安装的上万座巨大的依靠重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行星发动机。据相关研究员介绍,核聚变反应是将两个原子核重新结合,生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的过程,其间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利用这一能量推动地球,在原理上是说得通的。
但实现重核聚变首先要克服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越重的原子核所带电荷越多,越难以产生聚变。当前广泛研究的可控核聚变均采用轻核聚变,其聚变原料氘和氚是自然中最轻元素——氢的两个同位素,相较重核聚变而言更容易实现。“让聚变能推动星球旅行可能为时尚早,但点亮一盏灯大有希望。”
“太空电梯”的概念最初出现在1895年,俄国火箭专家、宇航先驱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参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时产生了这个想法。他提出在赤道上建一座超过一百公里高的“埃菲尔铁塔”——太空电梯,以使其成为将物体送入空间轨道的更便捷的途径。
要想成功造出太空电梯,必须研发全新的建筑材料,以使得建筑整体的强度和伸展性能够适应万米高空。除了建筑材料,太空电梯的建造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攻克,例如太空电梯的运行需要使用什么样的动力装置才能满足它的推进需求?如果采用火箭推进,那和目前的运载火箭相比怎样才能优势明显?感应电流、大气环境、感应震荡、空间飞行器、微型碎片和陨石、闪电、宇宙辐射等等一系列危险因素要怎么解决?
类似需要解决的细节问题数不胜数,但这并不足以阻碍人类建造太空电梯的脚步,终有一天,人类会突破重重困难,在历史上踩下新的脚印。
在电影中憨态可掬的智能机器狗“笨笨”令人印象深刻,不少网友直呼“想要”。其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活跃在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目前,人工智能还未能真正完全以人的姿态参与你我的生活。但是,学习能力、感知能力乃至决策能力在一些机器人身上已有体现。
除此之外,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外骨骼”近年来正逐步开启商业化。在《流浪地球2》上映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也明确提到了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的支持。
但与电影稍有不同的是,工信部此次的实施方案将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放在养老服务方面。加快推动多模态量化评估、多信息融合情感识别、柔顺自适应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辅助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在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