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

达医晓护
原创
通过医学科普让老百姓真正做到“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232 篇文章

中国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文化,其根本在于中医药学与西方医学不同的“特质”。中医药学产生、发展于中国的土地上,采用的是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又有作为时代民族精英的知识分子——儒士加入,因而中医药学具有鲜明的文化性,这是其他民族文化所不可代替的。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意思是,古代认为医学是崇高的圣人之道,既要与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相合,也要合于国家和社会的“人事”。所以说,中医药学既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又围绕中医药酝酿成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学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其天人相应的自然观,辩证的思维方式,以及从时间、空间的整体系统把握疾病的方法,都与中国传统哲学一脉相承。受《周易》“变易”和象数易学的影响,《黄帝内经》建立于动态观察和脏象学说。在先秦诸子争论的影响下,中医药学形成了以气为本的人体观。中医药学不仅吸纳了阴阳五行,而且在其融入医学后被伸延、发展。不同时代的学术精华,如先秦诸子、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道、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都曾为中医学理论体系提供过资源和动力。《黄帝内经》不仅要求医生应“上极天文,下穷地理,中晓人事”,具有天文、气象、历法、地理、物候、生物学等知识外,还要能“入国问俗,上堂问礼”,能把握民俗,具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有人说:“文是基础医是楼”,意思就是说中医学与文化还有着直接联系。古代医学著作曾用问答体、论文体、随笔、案例等体裁写作,还曾用诗词歌赋的形式传医授学。古代很多文学家、文人雅士也曾用药名填写诗词或编写故事乃至剧本。中医药还和中国的多种文化休戚相关,如在烹调的启发下发展了汤液,又与饮食文化结合发展起药膳。古代医学家们还曾援用兵法入医,探求治病之理。中医药学又与武术、气功理论上不分轩轾,都在用脏象经络指导辨证论治和习武练功。更为可贵的是,中医药文化的医德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并且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西方医学不同的是,中医药学的发展与知识阶层——儒士们的参与有密切的关系。儒家伦理是以“仁”为核心的,要求医家“德能仁恕博爱”。汉唐时期的《千金要方》中的《序》《大医习业》《大医精诚》等篇章都闪耀着光辉的医德思想,特别《大医精诚》集汉唐中医道德之大成,它所开拓的中医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尤其到了宋代,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新儒家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以天下为已任”的儒者使命。范仲淹认为:“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诸如此类的医德内容,不胜枚举。对今天仍具有积极的、向上的指导作用。

当今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门科学还能像中医药学这样顽强地维持着带有民族文化特质的传统学科体系。中医药文化表现在中国古代的任何哲学思想、宗教思潮、科学技术,甚至军事、艺术等都能被中医药学所吸收,融会贯通。这些内容与中医药学水乳交融,自然而然地变成中医药学的内容,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临床实践,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对于如此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不仅医药工作者需要理解,整理挖掘、重视与运用,尤其是作为制作、记载和传播人类社会文明载体活动的编辑工作者,肩负着传播精神文明、弘扬优秀文化的神圣使命,更应以继承、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使其发扬光大下去。继承中医药文化,首先应该对中医药学遗产寻本寻源,将中医药文化作为一个窗口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它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弘扬中医药文化,应将中医药文化的光辉向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各行各业辐射,作为种根衍生出新的枝桠,结出丰硕之果;传播中医药文化,应在中医药文化古籍整理、选题深度开发、版权贸易等方面下大力气,继往开来,走向世界,让优秀的文化资源世人共享,为我国乃至世界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蔡婷

评论
小孙庄孙子坤
少傅级
大力弘扬中国传承中医药文化。
2023-02-09
科普633c2bb156eb9
进士级
已阅
2023-10-30
科普5c7df3a5ced70
太傅级
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