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新闻网2月15日讯(徐柒柒)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首份《世界听力报告》中指出,听力损失影响着全球超15 亿人。听力损失主要是因为内耳中的毛细胞受损,而人类的毛细胞是无法再生的,但一些动物的听觉毛细胞却可以再生。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小鼠研究,揭示了哺乳动物听觉毛细胞的再生机制。在不久的将来,听力损失或可逆转。
听力损失被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极重度和全聋6个等级,又有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混合性听力损失3类。一旦出现听力损失,应及时治疗,以防情况恶化。
一般来说,人类的耳朵中共有15000个左右的听觉毛细胞,包括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其中,外毛细胞会放大声音振动,使我们能够听到微弱的声音,更好地感知人类语言中的各种频率,而内毛细胞则会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并将其传输到大脑。这些毛细胞一旦死亡就无法再生。
几年前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能激活耳蜗内毛细胞再生的活性基因表达——ERBB2。之后,科学家们对小鼠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并且对具有ERBB2信号传导的细胞和缺乏这种信号传导的类似细胞做了对比。他们发现,ERBB2能够启动多种蛋白质的表达,并促进干细胞样的发育,其中就包括耳蜗细胞中的蛋白质。
这一发现说明,再生不只局限于发育的早期阶段,科学家们希望这一新的发现可以推动成年人的再生。为此科学家们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确定其是否可以帮助人类恢复受损的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