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钧瓷技艺的恢复,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钧瓷,更多的收藏爱好者去收藏它,随之钧瓷的收藏价值也体现出来。一些钧瓷爱好者探讨最多的一个问题是,钧瓷的烧制方式也从柴烧到煤烧再到今天的气烧,到底哪种烧制方式更值得收藏,对于这些我们怎么看?
钧瓷的烧制工艺大致有三种,柴烧、煤烧、气烧,不同燃料烧制的钧瓷,艺术效果上各有千秋。
钧瓷烧造的历史
宋代时钧瓷始于柴烧,金元时期开始出现煤烧,到元代末年由于煤炭浅层枯竭,深层煤炭不易开采,又改用柴烧。
到了明代,由于南方瓷器崛起,北方连年战争,树木柴草被毁,燃料缺乏,大多钧窑停烧。
直到清朝末年,钧瓷开始恢复,当时多在烧碗窑中带烧。后来又在炉窑内用蓝炭(没有烧透的煤炭,烟少易燃)烧制。
20世纪50年代初,神垕的任坚工程师试建倒焰煤窑烧制钧瓷成功。
从20世纪50年代初直至1994年,钧瓷都用煤烧。
1994年,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和孔家钧窑相继试验液化气烧制钧瓷成功。该技术从防止空气污染、减轻劳动强度、改变钧瓷作品空间等方面有明显的优点,很快在神垕窑口推广,并在实践中对气烧方式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2002年年底,郑州大学阎夫立钧瓷艺术工作室又开始用天然气烧制钧瓷。当气烧钧瓷成为主流后,神垕瓷区一直保留少量煤烧钧瓷窑,没有断烧。
2004年,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星航钧窑、晋家钧窑又成功地恢复了柴烧钧瓷工艺。一些窑口在煤烧钧瓷、气烧钧瓷的同时,也兼做柴烧。
所以市场上就出现了柴、煤、气烧三大主流钧瓷产品百花齐放的局面。
钧瓷柴烧、煤烧、液化气烧的区别
【从窑变效果上看】
柴窑制品釉色相互渗化过渡自然,呈现出清丽淡雅、俊秀飘逸的艺术风格。
煤窑制品具有热烈奔放、生气勃发的艺术风格,釉面容易出现山水画面或霞彩纷飞的艺术效果。
气窑制品一般都鲜艳明亮、色彩秀丽。在合理的烧成制度下也能产生丰富多彩、品味高雅的艺术效果。
【从工艺上讲】
钧瓷烧制工艺复杂。从选料到烧成,自古就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说,无论哪道工序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加之烧制极其复杂严格,这是钧瓷珍品率极低的重要原因。因此,钧瓷烧造“十窑九不成”。
煤烧钧瓷劳动量最大。产品需要装匣钵,煤质需要严格把关,烧池需要清理,每次烧窑点火需要装窑、铺烧、砌堵窑门,烧成中需要添火、撬火、平火、盖天眼、捂火还原等,工艺最复杂,成品率也较低。
其次是柴烧。柴烧工艺要求与煤烧有类似之处,但由于柴燃烧火焰长,柴的质量比较直观,比烧煤少了出渣撬火的劳动量,成品率比煤烧略高。
气烧劳动量相对较小。不用匣钵,使用现代抽屉窑或者梭式窑,无论温度、气氛都容易掌握,成品率也高。
【从烧成的表面效果看】
煤的火焰短,靠的是辐射升温,加之煤的成分复杂,燃烧时火焰较难控制,烧成效果常常丰富凝重、刚劲深沉,颇有男性的阳刚之气。
柴的火焰绵软柔长,烧成速度缓慢。由于木炭随火焰与釉接触,使釉面变化温润如玉、细润柔和,有女性的阴柔之美。
而气烧温度气氛容易控制,只要烧成制度合理,较易达到人们所期望的艺术效果。
从1994年气烧工艺普及以来,气烧钧瓷多是明亮艳丽,这与人们的现代审美习惯和市场需求有关。由于去掉了匣钵束缚,大件异型体钧瓷也越来越大,釉色也愈加鲜艳夺目。这样,就使人们有个错觉:气烧钧瓷色彩艳丽但失之轻薄,没有煤烧厚重、柴烧温润。但真正掌握气烧技术,采用一些工艺手段,完全可以烧出煤烧和柴烧的效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气烧的烧制方式,更符合当下代碳环保的理念。
从收藏的角度来说,钧瓷艺术品的收藏,无论哪种烧成方式,首先要看的是作品的造型和窑变效果。在此基础上,作品文化背景、尺寸大小、烧制难易都应是考虑的重点。当然,柴烧、煤烧作为一种钧瓷烧造的历史文化,也应是收藏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