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史上那些深邃的红色足迹
著:中国工程院 光明日报社
ISBN:978-7-115-59259-0
01.
聚焦当下国家大力培养和使用战略科学家的倡议,凸显科学家精神的磅礴力量。
02.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作序推荐;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题写书名。
03.
光明日报资深摄影师、美术师、高级编辑郭红松绘制院士人像。
04.
光明日报科技部资深团队深度采写,以细节动人,贴近地气,真实展现院士科学家的精神和党性。
朱光亚:回去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
节选
内容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摘自由朱光亚牵头组织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在“两弹一星”精神中,朱光亚留下了光彩夺目的坐标。
“一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这是感动中国2011 年度人物颁奖词中对朱光亚的评价。
在拥有50 余年党龄的朱光亚心中,党和祖国的需要,就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18 岁那年,朱光亚转入位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学习物理学,其间,他接触到了中共地下党员,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
1946 年9 月,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推荐朱光亚和李政道赴美国留学,攻读核物理学专业。留学期间,朱光亚密切关注国内形势变化,积极组织学生进步活动,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
终于,等到了机会!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时间,留美中国学生奔走相告。同年11 月至12 月,朱光亚等人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所在地安娜堡,以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名义多次组织中国留学生座谈会,以“新中国与科学工作者”“赶快组织起来回国去”等为主题,讨论科学工作者在建设新中国方面的作用,动员大家归国效力。
1949 年底,朱光亚牵头组织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家建设,先后有52 名中国留学生在公开信上签名。
归国心切,时不我待!朱光亚抢在美国对华实行全面封锁之前,于1950年2 月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辗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朱光亚秉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投身新中国的建设热潮。1956 年4 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我国的核科技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奋斗终身。
在中华大地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爆炸、第一次核航弹空投爆炸试验、第一次“两弹”结合试验、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等一系列重大试验,都是在朱光亚的参与组织领导下进行的。
朱光亚不但被誉为中国科技“众帅之帅”,也是一位各方公认的战略科学家。他始终走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着眼国家科技长远发展,在原子能和平利用的推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863 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前期论证、中国工程院的创建等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等诸多方面功勋卓著,有力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004 年12 月,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 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朱光亚星”。
遥望苍穹,“朱光亚星”熠熠生辉!“两弹一星”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寄语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生动反映了“跟党走、为人民”的科技界时代强音,旨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历史重任,迎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潮头奋力前行。
本文节选自《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如需订阅全书请扫码识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