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据说天才都是夜猫子,靠谱吗?

果壳
科学和技术,是我们和这个世界对话所用的语言。
收藏

我们通常把喜欢晚睡的人戏称为“夜猫子”,所谓夜猫子,也就是猫头鹰的别称。巧合的是,在英语中,那些在夜晚精神矍铄的人,也被称为 “夜里的猫头鹰”(night owl)。

凌晨4点半的哈佛大学图书馆,比凌晨4点的洛杉矶还热闹 | thecrimson

在各种鸡汤文和励志成功学著作中,那些智商超高的人生赢家几乎都是夜猫子,比常人更聪明,更精力充沛。比如学霸云集的哈佛大学,到了凌晨4点,图书馆里还是灯火通明,比尔·盖茨每天只睡4个小时,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facebook上国外一个名为夜猫子社团的标志

但实际上,夜猫子真的更聪明吗?对于这个问题,认知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始终没有一个明确,非黑即白的定论,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熬夜的人不一定聪明,但很多聪明人更喜欢熬夜。”

我熬夜,但不缺觉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心生疑惑,不是说晚睡熬夜会导致睡眠缺乏,从而引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思考水平下降以及一系列疾病吗?为什么聪明人会选择这样一种不健康的生活作息模式?对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睡眠研究中心负责人马修·沃克(Matthew Walker)解释说,夜猫子不一定就缺乏睡眠,因为他们睡得晚,起得也晚,这种独特的作息,很大程度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在全体人类中,大约40%的人类属于“早睡早起”型,而大约有30%则属于“晚睡晚起”型。

2016年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的一篇研究就睡眠类型问题对超过10万人的样品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查出了12个与睡眠类型相关的基因位点,它们多与中枢神经系统、视觉系统和恐惧-警觉相关的信息加工有关,可能参与昼夜节律和感光的调节机制,从而影响我们的睡眠类型。

更有趣的是,在那30%“晚睡晚起”型人群中,还有大约1%到5%的人被称为“短眠者”。因为他们的基因中拥有一个少见的突变,使得他们的必要睡眠时间短至5到6小时,较之常人缩短了1到2个小时。

从少年时代开始,扎克伯格就习惯于工作到深夜 | businessinsider

当然,属于“晚睡晚起”人群,并不代表你就比别人聪明,但很多智商高的聪明人,却的的确确属于“晚睡晚起”人群。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就在一次采访中承认,自己从来不是一个“早起族”,他通常会在早晨8点半左右起床,与之相对应的是,他习惯工作到深夜。而Reddit联合创始人亚历克西斯·奥哈尼安(Alexis Ohanian)等智商奇高、精力充沛的成功人士熬夜狂,则大概率属于“短眠者”这个群体。

最近,荷兰的拉德布德大学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作者访问了德国门萨俱乐部的1172个成年成员(智商不低于130),并对他们工作-生活的作息时间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者发现,在工作日的时候,门萨的高智商天才们大多属于“晚睡晚起”型,但是他们的总工作时间要长于一般人群。而在非工作日时,他们依然是晚睡晚起的典型,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赖床的时间显著延长。

接下来,研究者分析了这些门萨俱乐部成员的每日作息与工作日程表,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三晚”:工作开始得晚,入睡晚,醒来时间晚。

这表明,工作时间安排不同,很可能是导致高智商人群习惯晚睡的原因之一。

录音室中的说唱歌手Dr.Dre,从事艺术和创意工作的高智商人群通常喜欢在夜间工作 | classicalbumsundays

至于为什么高智商人群工作开始得晚,作者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推测:这可能是因为高智商人群通常会从事在室内封闭环境中进行的创意与管理工作。与从事农业和建筑业等户外工作的人群相比,白天上班时间一般会晚一些,但是夜晚可能需要工作到更晚。

天一黑我就兴奋

看到这里,你也许已经明白了,聪明人喜欢熬夜,很可能是体内“生物钟”和他们的工作特性共同决定形成的。

而还有研究表明,夜猫子喜欢夜间工作,不仅是一种自然的作息规律,更是能够将他们工作能力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在晚间时段,夜猫子的思维、体能等各项能力都会达到一个最高峰值。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曾经做过一项针对“晚睡晚起”与“早睡早起”者身体机能的对照实验,由于参与这项实验的志愿者人数有限,可能影响到数据对于全体人群的普适性,但研究人员从数据中依旧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早睡早起的人身体力量在中午(13:00)最强,随后逐渐减弱;而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在早上9点最强,并且远高于晚睡晚起的人,但这一指标会随时间推移不断降低,到夜晚最弱。但总体而言,这两项指标在一天内变化都不大。

图片来自研究论文“Chronotype influences diurnal variations in the excitability of the human motor cortex and the ability to generate torque during a 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

相反,夜猫子的身体力量及神经系统兴奋性在不同时段内的变化非常明显。肌肉力量在早晨9:00最弱,但随着时间逐渐增强,到晚上17:00时已经显著强于早上9:00,到夜里21:00达到最强。与此同时,夜猫子大脑运动皮层的兴奋性也随之增强,同样在21:00达到峰值。

每当深夜降临,夜猫子们的状态如图 | wallpapersafari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睡眠模式的人在傍晚(17:00)的肌肉力量和大脑兴奋性几乎没有任何差异。但是,随着夜幕降临,到21:00时夜猫子的肌肉力量和运动皮层兴奋性已经远高于早睡早起的人。

正如本研究的作者之一奥列·拉格奎斯特(Olle Lagerquist)所说:“夜间型的人在晚上约9点表现出运动皮层和脊髓兴奋性增强,这意味着他们当时具有最大的中枢神经系统驱动力。”

深夜加班文化是硅谷互联网创新企业的最大特点之一 | wsj.com

这种灵感叠出,工作效率超高,让人长期处于专注忘我状态的夜间工作时段,被硅谷互联网人称为“黑客时间”(hack hour)。“更明亮的电脑屏幕,更少的噪音,与他人的寒暄应酬消失无踪。你可以把自己除了头脑创造的部分,都调整到节能模式,”著名苹果技术工程师,Finder的发明人布鲁斯·霍恩回忆说,“程序员们喜欢在半夜对计算机程序做出一些激进大胆的修改,这样即使造成系统崩溃宕机,也可以利用次日上班前的时间进行补救,而不被主管领导察觉斥责。”

看到这里,很多早睡早起的同学肯定不服气了,合着我早睡早起的优良习惯还成了我智商不高的证据了?

稍安勿躁,作息时间和人的能力虽然是相关变量,但并不存在严格的直接决定关系。很多聪明人熬夜,晚睡晚起不假,但这并不能说明早睡早起就是能力低人一等。其次,尽管睡眠类型存在遗传影响,但也很难排除职业选择对睡眠模式的影响。

最后提醒大家,是聪明人往往喜欢晚睡,而不是熬夜能变聪明,若是因为熬夜而睡眠不足,或是睡眠不规律,不仅对你的思维认知表现毫无帮助,更会损害你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Kanazawa S, Perina K. Why night owls are more intelligent[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9, 47(7): 685-690.

[2] Giampietro M, Cavallera G M. Morning and evening types and creative thinking[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7, 42(3): 453-463.

[3] Lane J M, Vlasac I, Anderson S G,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novel loci for chronotype in 100,420 individuals from the UK Biobank[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7(1): 1-10.

[4] Ujma P P, Baudson T G, Bódizs R,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otype and intelligence: the importance of work timing[J]. Scientific Reports, 2020, 10(1): 1-6.

[5] Tamm A S, Lagerquist O, Ley A L, et al. Chronotype influences diurnal variations in the excitability of the human motor cortex and the ability to generate torque during a 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J]. Journal of Biological Rhythms, 2009, 24(3): 211-224.

[6] Preckel F, Lipnevich A A, Schneider S, et al. Chronotype, cognitive abiliti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eta-analytic investigation[J].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1, 21(5): 483-492.

作者:邓潇斐

编辑:朱步冲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