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北京市科协X北京卫视《大先生》,传承四代,铸写风洞传奇

北京科协

昨日(2月21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联合出品的国内首档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激波风洞篇在北京卫视播出,本期节目中高庆一作为未来召集人,带领“未来团”成员一起走进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空气动力学家俞鸿儒和来自中科院力学所的带教老师姜宗林、韩桂来、赵伟,一领略大国重器激波风洞的风采。心系国家需求潜心探索世界难题“一代风洞、一代飞行器”,风洞是空天飞行器研究的最可靠的实验手段,在这项研究中,中国是绝对不能缺席、不能落后的。1949年,当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急需科研人才时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回到祖国,然而这个决定却受到美国政府的无理阻挠,不仅在港口拦下了钱学森一家人,更将他们监禁在一个海岛上,在历经被逮捕、审问、软禁长达5年之久后,终于在1955年,通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钱学森才平安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钱学森立刻投入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筹建工作中。1956年1月,陈毅副总理批复力学研究所成立,任命钱学森担任所长。1956年2月2日,钱学森亲笔给郭永怀写了一封饱含情意的信,邀请他来力学所工作。在这封书稿中,短短数言,渴望之情却溢于言表。“快来快来。请兄多带几个人回来,这里才是真正科学家的乐园。”看着钱老的笔迹,我们想象不出郭永怀先生读到这里时,脸上浮现出的表情,但我们知道,就因为这一封信,他当即放弃了外国的优渥待遇,冲破阻碍,最终辗转回到祖国,与老友钱学森一起创建力学研究所,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为我国力学发展布下全局。一代代传承

实现世界超高声速郭永怀回国后,他预见到脉冲型风洞设备的重要性,便支持他的学生俞鸿儒开展研究,作为我国高超声速研究的第二代科学家,俞鸿儒把一生都投入到了风洞之中。在两位导师的支持下,俞鸿儒选择了氢氧燃烧驱动激波管的研究方向,由于该技术存在风险,易引发爆炸,西方国家几乎已经放弃了这一技术,转向使用较为安全、但成本极高昂的路线。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物资匮乏,只能选择这种成本低廉的办法,俞鸿儒还是选择迎难而上。俞鸿儒曾回忆道:“后来我们出了好多次事故,一次最严重的事故,把实验室的房子都炸了”。面对失败,钱学森和郭永怀始终抱着鼓励和支持的态度,终于在1958年,历经数次实验的失败,俞鸿儒最终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激波管,这让中国人在风洞研究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1999年,俞鸿儒院士同样通过一纸书信将姜宗林邀请回国,加入了这支由钱学森和郭永怀创立、历经半个世纪的科研团队。**姜宗林团队历经十年考验,终于在2012年建成了JF12激波风洞,在2016年的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国际航空大会上,地面试验奖颁发给了一位亚洲科学家,这是这个奖项设立41年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学者。**这项奖项的得主,正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姜宗林先生。中国JF12激波风洞的惊艳亮相,以有效实验时间达到100毫秒的世界第一成绩,被国际上誉为“高超巨龙”。它总长有265米,是国际上最大、整体性能最先进的激波风洞,它成就了我国自主研制大型、先进科研装备的先例,开创了我国大型气动实验装备建设由仿制向创新研制转变的新纪元,为我国航空航天重大任务研制提供了关键支撑,被称为“飞行器的摇篮”。如今韩桂来作为新一代风洞人,将继续在这条超高速领域不断探索。

**“因为国家需要,所以热爱这份事业。”**作为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的科研团队,他们虽然不能在大众面前实现功成名就,但却秉承着“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须有我”的信念,继续默默无闻地在科技的海洋中继续探索。

更多内容,敬请锁定周二21:05北京卫视《大先生》。

来源:BRTV大先生

评论
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尔沁街道民航社区
大学士级
学习
2023-02-22
smxh676
大学士级
风洞是空天飞行器研究的最可靠的实验手段,在这项研究中,中国是绝对不能缺席、不能落后的。
2023-02-22
科普61ce4e2baf1e7
学士级
已学习
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