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寄生虫病常见的有如下三种:第一,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儿童肠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轻症者可无任何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食欲不振、多食易饥、异食癖、腹痛等症状。第二,蛲虫病,是蛲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结肠和回肠下段引起的一种疾病,可导致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瘙痒、睡眠不安,严重者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第三,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可出现皮肤瘙痒及皮疹、水疱等,也可出现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甚至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等。寄生虫病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对儿童的健康危害大。轻者出现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症状,重者可致生长发育障碍,甚至致残或致命,应重视寄生虫病的防治。人蛔虫亦称似蛔线虫,简称蛔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蛔虫病,幼虫能在体内行引起内脏移行症或眼幼虫移行症。蛔虫病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生吃未经洗净且附有感染性虫卵的食物或用感染的手取食是感染的主要途径,虫卵也可随飞扬的尘土被吸入咽下。驱虫治疗可选用甲苯达唑、枸橼酸哌嗪、左旋咪唑等驱虫药预防措施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的生冷食物,生食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后才能食用。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可随地大便。蛔虫病的传播途径为蛔虫排出的虫卵随大便排出体外,继而污染周围环境,又可污染蔬菜瓜果等。一旦吞食,即可感染。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儿童不要吮吸指头。3.在蛔虫病防治上,必须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普查的重点在儿童集体单位(幼儿园、小学),进行普查、普治,以保障儿童健康。加强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做好灭蝇、防蝇工作以防虫卵扩散。实验证明虫卵在45~50℃时半小时内亡。建筑沉卵发酵粪池或采用堆肥方法——就是利用发酵所产生热及从粪尿中分解出来的氨的作用,杀死粪中虫卵.消灭蛲虫病的重点在于预防。只要防止了患者的再感染,即使不加治疗,也能痊愈。预防措施1、消灭蛲虫病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首先向儿童及有关人员如保育员、教员、饮食服务人员、家长进行卫生宣传,发动群众,使群众了解蛲虫的危害性、传播方式和预防方法,尽量减少感染机会。2、注意个人卫生,要求患者坚持每天早晨起床后用热水洗肛门,最好在白天再洗2~3次,以杀死蛲虫卵。将换下的裤衩用开水洗烫,经常晒被褥。剪短指甲,饭前洗手,勤洗澡,勤换内衣,纠正儿童吮手指的不良习惯。3、注意环境卫生:屋内打扫干净,经常开窗通风。对集体环境中的儿童要定期检查,发现后采取防治措施,消灭传染源。4、治疗:蛲虫的寿命一般为2周到一个月,因此如能避免重复感染,即使不用药物治疗,患者亦可自愈。反过来说,如果使用了药物驱虫,而不注意预防,则可能重复感染,达不到杜绝流行的目的。常用的驱虫药有枸橼酸哌哔嗪、扑蛲灵及使君子粉等。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钩虫和(或)美洲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俗称“黄种病”“懒黄病”。钩虫感染轻症患者可无症状,严重贫血者可致心功能不全,儿童发育营养不良等。临床常见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劳动力下降等。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根据感染率高低,采取普遍治疗或选择性人群重点治疗,如对中小学学生用复方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每年进行驱虫。效果较好,有利于阻断钩虫病的传播。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推广粪便无害化处理。改变施肥和耕作方法,尽量避免赤足与污染土壤密切接触,防止钩蚴侵入皮肤。不吃不卫生蔬菜,防止钩蚴经口感染。3、保护易感人群重点在于宣传教育,提高对钩虫病的认识,在钩虫病感染率高的地区开展集体驱虫治疗。大家要特别注意平时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注意卫生,饭前便后要及时洗手,不吃生的食物,不喝生水,不要到不干净的水里面去游泳,这样就可以避免感染寄生虫病,如果患上寄生虫病要及时就医,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大多数都是可以治愈的。
科普医生:陈小丽
工作单位:平舆县西洋店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