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故趣闻 ·
唐代王绩《食后》诗说,嚼食点葛花能消解醉酒状态,吃点山茱萸末也觉得十分美味。饱餐之后乘兴闲聊,盛世昌兴是何等的幸福!
“葛花消酒毒,萸蒂发羹香。鼓腹聊乘兴,宁知逢世昌。”
一首大唐诗词,让人秒懂,山茱萸也是可入口的美味野果。
须知,山茱萸也是一味治病良药,“药枣”就是它的别名。它早就被列入《神农本草经》的365味药物之中,归类为中品药。
山茱萸是大山的女儿。阳春二三月,它的花芽早于叶芽萌发,在枝端开出簇簇的黄花。秋季来临的时候,它向人们展示出一树鲜艳的累累小红果!若折一束插在鬓角,也胜似鲜花!古人九月九插茱萸的习俗,应当包括了山茱萸。至于它的名字中专门彰显了“山”字,显然是强调了它的生境与山最为密切,而真正命名的缘由,连博学的李时珍都感到困惑:“未审何缘命此名也。”
山茱萸树较耐阴,但又喜充足的光照,自然分布,通常生长在山坡中下部地段。它结出的果太小,古人曾称呼它“蜀枣”或“肉枣”,在入药时,初始也曾连核一起使用,后逐渐发现只用其果肉的滋补药用效果更好,也就形成了去核而只用其果肉的药材定性。山茱萸的药材也可专称为“山萸肉”。
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应当首列其中。它的六味药构成,是由三味补药与三味泻药组成的,而山茱萸就是那其中的补药之一。它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并且能够收涩固脱。
近代名医张锡纯运用山茱萸技艺娴熟,挽救重症危疾。他曾救治过一位“素伤烟色”的少年。这位少年患了感冒,别的医生给他开方用解表的药治疗,服药后稍有好转,过了一天却突然浑身冷汗,心悸怔忡,感到自己的气息马上不能接续一样。他的家人都吓坏了,赶紧请来了张锡纯。张锡纯诊得患者的脉象双手浮弱无根,这显然是虚证的表现,是病体没有得到康复,面临气虚欲脱。对此虚脱的危候,必须马上使用收敛药物,同时补气。于是张锡纯让病家速购“山萸肉四两,人参五钱”。买来后,他先用山萸肉二两(100克)煎汤给患者服下,很快患者的心气安定下来,汗也止住了,呼吸慢慢正常。张锡纯又把剩余的山萸肉煎汤,把人参切成小块,让患者用汤药送服人参。服完后,患者的症状全部消失。这是用重剂山萸肉救治虚脱危症的成功案例。
陕西汉中佛坪、浙江淳安临岐、河南南阳西峡是山茱萸的著名产区,通过种植山茱萸提供优质中药材,为山区农民铺就了致富之路。
· 药材来源 ·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 性味归经 ·
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 功效主治 ·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适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2克。
· 食疗推荐 ·
山萸肉粥
原料:山萸肉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山萸肉洗净,与粳米同入砂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用法:早晚餐食用。
本款山茱萸果肉粥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的滋补效果,适宜于虚弱人群选用。尤其对于因肝肾不足而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遗尿、小便频数、肾虚带下者,可以用作食疗方。针对疾病选用时,可三五天为一个疗程,收效后停服。日常间断服用,以调整体质或巩固疗效。
说明:实热体质的人群不宜。
· 温馨提示 ·
山茱萸具有温补收敛的功效,因此中医临床强调,属于命门火炽或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