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回顾来时之路,点点星火燎遍科研之原。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联合出品的国内首档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节目每期邀请不同学术领域内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德才兼备的专家院士,带领高校、中小学学生组成的“未来团”走进首都科研场景,全景式领略科技奇观,开放式对话科技大家,以科学精神铸魂育人,以人文情怀沁润心灵,汇聚起科技强国的澎湃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北京卫视《大先生》积极回应时代关切,将镜头聚焦来自中国科学界高精尖领域的科研学者,彰显“大先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弘扬大先生“经师”与“人师”两方面的风采,用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节目邀请老中青三代,包括科学界有所成的“大先生”,科研新兴力量的青年翘楚,以及由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组成的“未来团”,以科技之名共情对话,探索科学知识,讲述诸多科研成就背后的传奇故事。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鸟类学家打破时空的壁垒,带领青少年寻找真化石以证实鸟类恐龙起源说;纳米能源领域奠基人沉浸式展现纳米发电机技术的应用,突出科技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和服务百姓生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学者探索“飞行器的摇篮”,分享激波风洞背后延续数十年的奋斗历程......北京卫视《大先生》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首善媒体力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助力树立科学大家楷模、激发科学创新精神。
追根方可溯源,博物而后致知。《大先生》突破了既往科普节目演播室内演讲、访谈的传统方式,采用全程实景走访的新模式,走进中国科学院各大科研院所、大型科研装置、首都地标性科普基地等诸多科研相关场景,近距离接触国内高级科研装置,让青少年通过沉浸式探索,在行进中感受高新科技的独特魅力。在纳米篇中,未来团成员走进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拜访纳米能源领域奠基人王中林院士,解读“一纳米究竟有多小?”,身体力行探索纳米中蕴含的无限能量。此外,栏目改变了以往同类节目密集型输出“知识点”的制作模式,通过“少而精”的话题引起受众兴趣共鸣,以小切口设置悬念,揭秘背后的科学谜题,实现了科普知识的有效传播。如首期节目并不直接阐明“恐龙是不是真的完全灭绝?鸟类竟然是恐龙的后裔?”等问题,而是引导青少年逐步探秘科学并找到答案,感悟出“理性质疑、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促进青少年思辨能力的提升。
作为面向广泛大众的科教类节目,除了做好知识的科普与传授之外,更应该注重情感的传递和精神的传承。《大先生》在创作中始终以科研人炽热的赤子之心、拳拳的家国之心和殷殷的报国之志为节目的精神内核,展现前仆后继钻研的代代学者们,将至真至纯的爱国之情植于精神沃土,凸显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永不止步的高尚精神。从最初能源动力领域的掣肘局面到如今燃气轮机研发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从风洞研究零基础到实现世界超高声速,一段段传奇的跨越史蕴含的是所有“大先生”不破难题终不还的决心,是“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须有我”的信念,是将理想追求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家国情怀,是为祖国培育无数重要人才的薪火相传。节目细数每一代科研人的使命和担当,激励后辈矢志初心,科研报国,服务人民,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人生,不在乎你做了什么选择,选择了以后做到极致,你就是这方面的大专家。”“运气只是一部分,保持好奇心、专注以及努力才是成功之道。”节目撷取“大先生”们的金句名言,通过讲述他们照亮无数人前路的人生故事,在润物无声中激励着每一位观众。节目展现出科研后备军的所思所悟所感,发扬“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自我坚守,为青少年树立科学榜样,向所有科研工作者致敬,助力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大先生》厚植人才沃土,传承科学精神,以求真和求知引领青少年不断进取,彰显治学精神与育人理念,为科教类节目的创新创优树立首都范本。
来源:“首都广播电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