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评论 | 将女儿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映射公众健康素养亟需提升

北京科技报社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妈妈给女儿停掉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映射公众健康素养亟需提升。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遗憾的是很多人存在认识误区。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给全社会补上“健康素养”处方>>

撰文/记者 吕冰心

近日,一则“妈妈给女儿停掉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的新闻冲上热搜,引发公众热议。据媒体报道,杭州一名女孩小升初不适应,成绩一落千丈,她的父母觉得孩子厌学是“作”。初三时,女孩已经出现了自杀倾向。就诊后,母亲甚至擅自让孩子停掉了需要定期服用的抗抑郁药物,给她换成了维生素片。

对此,众多网友跟帖评论表示“光看标题,就要窒息了。”从科学的角度看,战胜抑郁症除了需要规范治疗按时服药,完成系统的疗程外,家人的支持和对抑郁症的科学认知也至关重要。设身处地的从小女孩的角度看,抑郁症本就是对心理和生理很大的损耗,再加之家长不理解的态度恐怕更是雪上加霜。而站在其父母的角度看,相信其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好”,但究其根本,却因缺乏基本的健康素养而好心办了坏事。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根据披露的数据,2021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5.40%,这意味着每100个15~69岁的人中,还有75人尚未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不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和理念,没有掌握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和行为内容,不具备基本的健康技能。

而网络上充斥的各种谣言,则进一步吞噬了公众尚需提升的健康素养。“抑郁症就是矫情”“抑郁症不用吃药,想开了就好了”“抗抑郁药会上瘾”……进一步加剧了抑郁症患者与社会之间的沟壑。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普通的心情不好,也不是到外面散散心、想开一点就能解决的,而疾病需要专业规范的帮助和治疗。《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我国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也就是说每10个青少年中就有1.5~2个人可以确诊抑郁症。

而遗憾的是,从前段时间的胡鑫宇案件,再到此次小女孩被家长停抗抑郁药的事件背后,仍反映了一部分国人健康素养的缺失。面对“房间里的大象”,除了青少年自己之外,家长也有必要学会鉴别、识别抑郁症,加强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从科学的角度正确看待抑郁症。只有当孩子感觉真正被理解、被尊重时,才可能收获更好的治疗效果,更快康复。

“健康中国行动”中提到2030年推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0%,必须正视的是目前差距仍然存在。回顾新冠疫情肆虐期间,人们充分认识到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众的健康意识。比如经过卫健、疾控、媒体等的深入科普,三年前也许你还不知道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使用酒精消毒,而现在这些健康知识已经成为每个人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但值得强调的是,关注和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课题,不应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而“降温”。

面对抑郁症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需要全社会联动起来,通过灵活多样和通俗易懂的科普形式,加大心理知识传播力度,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减缓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使青少年和家庭能够正确认识常见情绪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重视睡眠健康、培养科学的运动习惯、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及时求助等内容。将来,希望能够在青少年抑郁这个沉重的话题之外,减少一些由无知与误解带来的次生灾害。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
殷勤的舍生忘死 侍卫
贡士级
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给全社会补上“健康素养”处方。
2023-03-02
Ljh春暖花开
少师级
面对抑郁症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需要全社会联动起来,通过灵活多样和通俗易懂的科普形式,加大心理知识传播力度,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减缓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使青少年和家庭能够正确认识常见情绪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重视睡眠健康、培养科学的运动习惯、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及时求助等内容。将来,希望能够在青少年抑郁这个沉重的话题之外,减少一些由无知与误解带来的次生灾害。
2023-03-02
阚松玲
进士级
面对抑郁症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需要全社会联动起来,通过灵活多样和通俗易懂的科普形式,加大心理知识传播力度,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减缓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使青少年和家庭能够正确认识常见情绪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重视睡眠健康、培养科学的运动习惯、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及时求助等内容。将来,希望能够在青少年抑郁这个沉重的话题之外,减少一些由无知与误解带来的次生灾害。
20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