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你爱吃的荠菜,居然能吃肉?

果壳自然
探索万物之美,守护自然的丰富、独特与永恒。
收藏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白居易《春风》

春风送暖,小区里的各种观赏花卉和野菜野花都逐渐苏醒,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野豌豆(Vicia spp.)和苜蓿(Medicago spp.)破土而出,还点缀着昨晚的雨水,看上去新鲜可口,这是大自然给小区里的大爷大妈们最好的馈赠。

图片

荠菜 | 红色皇后

诗(吃)人(货)笔下的荠菜

说起春季野菜,最有名的应该就是荠菜了。辛弃疾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荠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野菜,从先秦时期到今天,流传下来的有关荠菜的诗就有600多首,也算是野菜文化里的王者了。

在早期诗歌中,荠菜常与“荼”相对出现,如《诗经·谷风》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荼”指的是菊科的一些野菜,味道比较苦,《谷风》里用来形容女子被丈夫抛弃,内心苦楚;而荠菜就比较好吃,正好用来形容渣男喜气洋洋地迎娶新夫人。

图片

中华苦荬菜(Ixeris chinensis),又叫苦菜,在被称为“荼”的菊科野草里,它是最常见的种类之一 | 霜天蛾

《谷风》中的寓意放在整个古代诗歌史上,也算是比较特殊的。大部分写荠菜的诗词,都是借荠花来歌咏春色,或是直接写它有多好吃。宋初《清异录》称荠菜汤为“百岁羹”,并不是说吃荠菜能活一百岁,而是说活了百岁的人,什么好吃的都尝过了,牙也掉了,仍然能享受到荠菜的美味。

说到吃就肯定要提苏轼,某年春季久旱,他种的菜都不发芽,只能将就吃点春笋和隔年的腌菜,要不就是去挖点荠菜煮汤饭,诗曰“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苏轼是四川人,当地人就把荠菜粥叫做“东坡羹”。荠菜粥因为汤色碧绿,也称“翡翠羹”,味极鲜美,清代吴其濬[jùn]所著的《植物名实图考》,形容它“牛乳抨酥,洵[xún]无此色味”。

陆游也是荠菜爱好者,他写了30多首跟吃荠菜有关的诗,仿佛他的每个春季都是在荠菜堆里度过的。“挑根择叶无虚日,直到开花如雪时”,看来,陆游是每天都吃荠菜,直到开花了方才住嘴。

牧羊人的钱包

我小时候听过一句谚语:“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农历三月三大概是四月上旬,此时在江淮地区,荠菜已经完成开花结果。荠菜在开花之前才鲜嫩好吃,开花了就老了,不堪食用。为什么说它是“灵丹”呢?原来农历三月三是江南的传统节日上巳节。在这个节日里,荠菜花有重要的地位,人们收集荠菜花,用来煮鸡蛋吃,还把荠菜花戴在头上。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记载:“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可见这种习俗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

挖野菜的人常说,开花的荠菜比较好认。确切地说,长出花薹,带着果实和花朵的荠菜,非常容易辨认。大部分常见十字花科植物,果实都是或长或短的棒状角果,只有荠菜的果实是“爱你的形状”——心形

图片

荠菜的角果 | Beentree / Wikimedia Commons

荠菜的很多名称都来自它的果实形状,包括它的学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属名意思是小包包或小盒子种加词意为“牧人的钱包(shepherd's purse)”,这也是它的英文通用名称。它的中文俗名也很多,比如三角草、粽子草等,都是形容果实形态。另外荠菜还有个四川味十足的俗名:“铲铲草”。

荠菜的种加词里有个连字符,看上去很别扭,但这种写法不算罕见。根据植物命名法规,种加词应该是一个形容词,或者名词所有格,由数个词组成的短语是不能用于种加词的,要么就连在一起写,要么就加上连字符。

图片

《使命召唤》里的人物谢泼德:“我的荠菜钱包呢?!”(日历娘表示,被冻得瑟瑟发抖) | 游戏《使命召唤》

在邻国日本,荠菜的通用名称叫なつな(夏無),意思是夏天就看不到了。有的地区也叫它シャミセングサ(三味線草)或ぺんぺん草,指它的果实连着果柄的形态,类似日本的三弦琴,ぺんぺん(penpen)是个拟声词,指弹奏三弦琴的声音。

日本还有句谚语叫ぺんぺん草が生える,形容某个地方比较荒芜,荠菜乱长。宋代诗人汪元量有一篇《莺啼序》词,其中有一句“鹿豕衔枯荠”,含义类似。

日本在正月七日有吃“七草粥”的习俗,用白菜、萝卜、芹、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荠菜、繁缕(Stellaria media)、鼠麹[qū]草(Gnaphalium affine)做粥,据说吃了“七草粥”可以保一年不生病。

图片

在《蜡笔小新》里,也表现了这种注重时令的文化。不过……画得稍微有点抽象 | 动画《蜡笔小新》

开花结果的荠菜最好认,但食用价值比较低;幼嫩的荠菜好吃,但比较难认。荠菜的羽状分裂基生叶,是最“大众脸”的一种叶形,而且形态多变,从深裂到不裂的款式都有。纵使是野菜老手,也难免会认错,尤其容易和菊科的“荼”,比如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等混淆,这些植物的基生叶都和荠菜长得很像。

图片

蒲公英。注意叶子上的三角形小锯齿,锯齿的尖尖都朝向叶基部的方向,这是它与荠菜的不同 | 红色皇后

荠菜也要吃肉

荠菜营养比较丰富,而且有股独特的香味,不但人爱吃,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也喜欢吃。虽然它叫“牧人的钱包”,但牧人不怎么喜欢它,因为牛羊吃了荠菜后,产下的奶就会有荠菜味,影响口感。十字花科的很多植物都有这个特点,吃下去什么味道,排出来还是什么味道(想想萝卜)。但是,家禽吃了荠菜,产下的蛋却很受欢迎。这样的蛋也有荠菜味,而且蛋黄颜色更深,近似青褐色,对一些人的口味而言,更有“乡土风味”。

南宋诗人朱槔[gāo],在他的诗《寓居南轩》里写道:“灯横老荠蛾方去,书掩新芸蠹[dù]已无”。这首诗讲的是用荠菜来驱蛾,用芸香来杀蠹虫。《物类相感志》记载:“三月三日收荠菜花,置灯檠上,则蚊虫飞蛾不敢近”。此法在中国和日本民间都有流传,不过,并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荠菜花驱虫有效果。

图片

荠菜图画,植株、花和种子 | Amédée Masclef / Wikimedia Commons

出人意料的是,荠菜确实可以灭蚊,不过,具有杀蚊效果的不是它的花,而是种子。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蚊虫防治研究里,研究人员发现荠菜的种子浸水后,会释出一种粘液。这种粘液会吸引蚊子幼虫附着在种子上面然后蚊子幼虫就会大量死亡。种子还会释放出蛋白酶消化“猎物”,并吸收消化产物。

在自然情况下,荠菜的种子不大可能遇到蚊子幼虫,因此研究人员又拿土壤里的线虫、原生动物和细菌来做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荠菜种子确实会释放一种引诱素,来吸引这些生物,然后杀死它们并消化吸收营养。这不就是食虫植物“捕食”小动物的机制嘛?

图片

荠菜种子 | Kinori/ Wikimedia Commons

但研究人员认为,荠菜的种子虽然具有“引诱-捕捉-消化”这个机制,但要把它定义为食虫植物还太草率。大部分真正的食虫植物,都生活在较贫瘠的酸性土地上,需要额外补充氮元素,才进化出了食虫机制。但荠菜是一种繁殖力很强的杂草,种子随地发芽,没必要额外再补充营养。类似犯罪剧里常说的“这个人没有犯罪动机,怎么定义他的行为呢?”虽然荠菜有充足的“犯罪”事实证据,但它能不能定义为食虫植物,研究人员还是持保留态度。

如果荠菜真的被定义为食虫植物,想想若干年后,食虫植物玩家们在网上争相晒出自己的老荠菜,这种场景还真有点期待呢。

图片

你最喜欢的荠菜吃法是什么?| 图虫创意

作者:霜天蛾

图片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评论
花好月圆直率员工
太傅级
荠菜
2023-03-18
科普有我,张庄初中。
太师级
开花结果的荠菜最好认,但食用价值比较低;幼嫩的荠菜好吃,但比较难认。
2023-03-26
科普610de517297cb
少傅级
学习
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