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很“娇嫩”的器官,也是很有“责任感”的器官,很多因素都容易伤害肾功能。而它却是个“老实人”,总在一个人默默承受,等到这个“老实人”发出求救信号时,往往就太晚了!
警惕肾脏病年轻化
肾脏功能受损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大多人只是觉得全身乏力,面部水肿或者眼皮略有水肿,少数伴有双下肢水肿。往往是上厕所时发现小便呈现泡泡样、酱油尿,才来医院就诊,这时候肾功能可能已经受损。
还有部分患者是体检查出蛋白尿、镜下血尿、血肌酐升高才来就诊,而血肌酐的升高往往代表着肾脏滤过功能下降了50%以上。
生活压力大和饮食是重要因素
肾功能受损的年轻患者比例增高明显,年轻人生活压力大,熬夜、作息不规律、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缺乏锻炼,都是影响肾功能的重要因素。
另一个密不可分的因素就是饮食!奶茶不离手,三餐靠外卖,已然变成许多年轻人的常态。高盐、高油脂、高糖饮食让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这三类疾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进一步促成了肾功能受损的年轻化。
儿童“高尿酸血症”非常隐蔽
儿童“高尿酸血症”非常隐蔽,“小胖”们更是“高尿酸血症”的最爱,孩子们普遍“口味重”,而且摄入太多肉、蛋、动物内脏、海鲜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把饮料当水喝,零食当饭吃,家长们生怕孩子营养不够,也有求必应。
高尿酸血症导致的尿酸盐沉积,可能在关节、肾脏、血管壁,轻的是关节疼痛,重则引起肾病,甚至尿毒症。长期潜伏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持续损害身体健康。在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之前,通过重建正确的生活方式,大部分孩子都能恢复正常,特别严重的要采取医疗干预措施,预后远比成人患者良好。
真相:肾脏会被“吃”坏
肾脏是人体负荷较大的器官,身体每天的代谢产物及毒素都由肾脏排出。代谢产物过多或者进食某些肾毒性的食物及药物,就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如果肾脏损害严重,无法纠正,就可能导致心衰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肾脏里面有100万~200万个肾小球
肾小球其实就是毛细血管七缠八绕卷成个团,就像是个筛子,个头较大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会被留在筛子上,也就是留在血液里;个头较小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和水一起穿过筛子,离开了血液。
高盐、高糖、高脂的饮食破坏肾小球滤过膜
日久天长,网洞有变小的、变大的、拉长的、拧歪的、堵死的。于是,像蛋白质这样原本不能通过的成分,偶遇一个突然拉大的洞洞,趁机钻进了尿里,蛋白尿就来了。有些致病的蛋白质沉积在滤过膜上,还会导致滤过膜变厚。增厚的滤过膜挤压着毛细血管,最后连血都流不进来,这个肾小球就死掉了。
随着死掉的肾小球的数量增多,肾脏功能不断下降,最后,能进入肾脏的血液越来越少,尿液就越来越少,肾脏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这就是终末期肾病了。
注意:这些药“伤肾”
药物使用合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若不合理使用,只会适得其反。引起肾损伤的药物有上千个,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类:
抗生素
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药)
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布洛芬、安乃近等。
化疗药及免疫抑制剂
造影剂
利尿剂
部分中药
主要是马兜铃酸类药物,如关木通、汉防己、厚朴等,以及砒霜、朱砂、雄黄等矿物类中药等。
一般来说,抗生素、造影剂都是短期使用,而药物引起的慢性肾损害最常见的就是未在医生指导下,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和某些中药。
特别是口口相传,没有什么依据的偏方,建议大家不要贸然尝试。即使是一个有部分疗效的验方,也有可能出现不对症,或是患者对该药敏感的情况,如果想尝试食用,可以带着处方到医院询问医生服用的安全性。
容易发生药物性肾损伤人群:
慢性肾脏患者
尤其是已经发生肾功能不全者。这种情况我们简称A on C(Acute on Chronic),也就是慢性肾衰基础上急性肾衰竭。
肾供血不足者
急性肾灌注不足包括休克、急性心衰等,慢性肾血流量不足包括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性肾脏病等。
高龄患者
年龄越大,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率越高。
高血压、糖尿病、心衰患者
多发慢性疾病者
因疾病复杂常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者
科学应对药物性肾损伤
遵医嘱用药
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与禁忌证,非必要不自行购药和服药,特别是抗生素和止痛药等。
感冒药别随便吃
感冒药的主要成分是非甾体抗炎药,退烧药的主要成分也是非甾体抗炎药,两类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大大增加肾损害风险。
不随意听信广告、他人谣传
如有用药问题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不自行用药,不擅自加大药物剂量。
合理调整用药剂量
老年人和儿童应根据年龄、体重等调整用药剂量。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已有慢性肾脏病者应评估肾功能,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如需使用可能导致肾损伤的药物时,应关注尿量、尿液颜色、尿中泡沫等变化,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等。
进行药物浓度监测
一些化疗药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期间,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并根据药物浓度调整药物用量。
不服用或者不随便服用保健品
尿量正常没有水肿的病人可多喝水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作者|葛树旺 肾病内科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