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词叫蛟龙,其实是两种物种的合称,一种是蛟,一种是龙。比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之重器,载人深海潜水器就被命名为“蛟龙号”。
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生物。
蛟是古代中国传说中能御水控水的一种类似龙的生物,但并非龙,按照古籍中蛟的习性,它们需要有水才能生存。所以“蛟”,需要隐于湖泊、深潭、水库、江河支流、深水井、或有水的地洞之中。隐栖在池塘与河川的蛟龙,一般会被称作“潜蛟”。传说“蛟”修炼一千年便要“走蛟”沿江入海化龙。
言之凿凿的古籍还带功效
在很多古书中都有对蛟这种生物的记载与描述,让我们先来看一下。
最著名的是《山海经》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又东五十五里 ,曰宣山。沦水出焉,东南流注于瀙(qìn)水,其中多蛟。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叶大尺余,赤理黄华青柎,名曰帝女之桑。
瀙(qìn)水是哪里:其中一个说法是今天的河南泌阳、遂平县境内的沙河。
这么看下来,古代河南是有这种生物的。
在《山海经·中次十一经》中记载:中次一十一山经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zhuān)水出焉,东流注于济;贶(kuàng)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其中多蛟。
汉水,说的是现在陕西省汉中市附近的河,这么看下来,古代在陕西也有这种生物。
其他记载:
“虺五百年为蛟,蛟千年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述异记》
“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即蛟去。”——《说文》
“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
“蛟,其状似蛇而四足,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眉交,故谓之蛟。”——《埤雅》
“蛟者,龙之精与蟒螭交合而生。得天地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蛟卵生,初生与蟒无异。历五百年而道成,历千年而幻化。夏秋昼伏夜出,以百兽为食,冬春蛰伏。蛟本龙种,两千年而长足,三千年而角成,升腾,龙矣。”——《叶榆稗史》
而晋朝的郭璞在《山海经传》中对“虎蛟”的解释是“蛟似蛇,四足龙属,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意思是有一种蛟抓来吃了可以消肿止痛,还可以治疗痔疮.....
看完古籍的一些记载可以分析一下,在古代这种生物分布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外型是,身体细长,有四脚,身体有鳞片,卵生,叫起来像牛,生活在水中。
鳄鱼、鲸鱼还是鲨鱼?
而宋代文人彭乘在《墨客挥犀》卷三中对蛟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危害性的生动描述,则为这一猜想提供了又‘佐证:“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数丈。多居溪潭石穴,声如牛鸣。岸行或溪行者,时遭其害。见人先腥涎绕之,即于腰下吮其血,血尽乃止。”有学者认为“两项对照,蛟龙特征与鳄鱼一一对应。
扬子鳄
对于“蛟为鳄鱼”这一观点最早提出质疑的人是颜师古。他在《汉书注》中对张揖关于蛟的解释提出异议:“张说蛟者是鲛鱼,非蛟龙之蛟也。”那么,鲛鱼到底是啥?汉代淮南王刘安在《淮南鸿烈解》中对蛟做了最早的注释,他说:“鱼二千斤为蛟。”从体形上而言,蛟鱼应是一庞然大物。
另外,因为蛟鱼具备一定的攻击能力。因而,秦时山东琅娜术士徐市等人也才会以鲛鱼为借口,搪塞其不能完成替秦始皇登蓬莱仙岛求取长生不老药的罪责。《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此事云:“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者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
于是,秦始皇“乃令入海者齐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而射之”。一番追捕之后,最终于山东莱州海面射杀一头巨鱼,以了却心愿。
图为山东日照渔民打捞的鲸鱼尸体
《唐本草》对“蛟鱼”释名称“沙鱼、鳍鱼、蝮鱼、溜鱼”。李时珍对其注解为:“蛟波有沙,其文交错鹊驳,故有诸名。古曰蛟,今曰沙,其实一也;或曰:本名鲸段,讹为蛟。”这样看来,蛟鱼所指应该是鲨鱼。因鲨鱼皮可为服饰的上等原料,所以,唐时沿海各县在上贡京师的物品中,鲛鱼皮为必备之物。
广东惠州渔民捕获的鲨鱼
可见在当时生物分类学不发达的古代,蛟这个名字在不同地区所对应的生物是不同的,在沿海地区可能指的是鲨鱼或者鲸鱼,在东南湖泽地区可能是鳄鱼,但是在中原腹地,又对应着什么生物呢?
汉朝蛟类认知
走蛟事件
其实,“走蛟”传说盛行的地方,一般是水患比较严重的地方,比如:贵州、重庆一带。蛟渡劫又被称之为走蛟,在古代传说中,如果蛟龙是在深渊修炼的,那么一千年后便可直接随着河流进入大海,而进入大海后的蛟龙,就是一条真正的龙了,而在这个过程中会伴随有狂风暴雨和洪涝灾害。
在明代大理人张继白的《叶榆稗史》(纪录民间怪事和野史的作品)中就有记载。
叶榆水出清源。亦曰,为古泸水经丽江人洱,直泻澜沧。洪荒,玉龙腾蛟,山崩而泸水改道。洱河水降至山腰,龙关石河,天锁石封,铁峡口观音显灵,以紫竹杖凿穿石峡口,洱河水泻,现百里沃土。年深岁久,杂林荆丛,兔跑狐奔,蝽虬鳄巡,沼泽暗陷。人难栖之,畏为鬼地。
这段说的是泸水(就是现在的金沙江)发洪水,玉龙雪山的蛟乘机出来渡劫,把洱海的水都一起带走,但是被堵在铁峡口,然后观音显灵,用手杖凿开巨石,水泄千里变成沼泽,成为无人区的事情。
在另一篇中,他描写了一次发生在洱海的蛟渡劫故事。
“天元庚申年, 余与崇圣寺住持宏德,共赏奉先画卷。忽阴霾四合,天昏地暗,暴雨如泼,雷鸣电掣。忽闻锣鼓大震,寺僧报北双鸳溪蚊发,水头高十丈,势如山崩。余与宏德出舍观之, 水头中腾一蛟,两起两落。忽巨雷震耳,电光缠蛟,蛟被雷击,霎而天晴。群往观之,蛟长三丈九尺,粗两围,与蟒无异。皮金黄,鱗大如箕,天地巨物。南中多蟒,与其相比,微不足道。众以利斧剖而取油点灯,两百户出动,各得数百斤蛟油。胆大如斗,献总管府。有人取其肉,食而无事。群砍而食之,鲜美极。其骨烧灰,养花肥沃,养兰尤佳,硝其皮,制履坚牢无比。”
大理双鸳溪
译文:
在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张继白到大理洱海边的崇圣寺拜访,忽然听到雷声大作,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随后,寺庙中的和尚急匆匆地跑来禀报说:双鸳溪走蛟了。听到消息后,主持与张继白一起去往了寺庙的最高处去查看。
只见双鸳溪中的山洪已达到近三十米高,山谷中山崩地裂涛声震天,忽然,洪峰中猛地钻出一条蛟,连着跃起两次又落回洪水中,正当蛟龙准备再次跃起的时候,一道忽如其来的闪电直接劈中了它,让人震惊的是,那一刹那,大雨骤停,天空也变得晴空万里。
安静后,附近的居民都到溪边观看,只见那蛟龙长约十二米长,宽约有两个水桶宽,长得像巨蟒,金黄色的皮肤鳞片像簸箕一样大,在确定蛟已经死亡后,附近村民用利斧把这条巨大的蛟给解剖了,两百多户人家取出了百斤的蛟油用来点灯,蛟的胆大得像一个斗笠一样,然后把蛟尸送到了县衙,有人尝了蛟肉,鲜美无比于是被众人分食,蛟骨烧成灰做了肥料,特别适合养兰花,蛟皮做的鞋子坚固无比!
来分析一下这个故事中的蛟是什么,据古气象资料研究,古时中原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像河南这些地方一度有成群野象生活,而当时的云南苍山洱海一片更有可能气候类似现在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气候。那么在苍山上有生活于亚热带雨林中的巨蟒,比如现在的缅甸蟒,是有可能的。
故事中也并没有说这个随山洪冲出的蛟有脚,所以大概率这个故事中的蛟就是一条山林巨蟒被山洪冲出被众人发现分食的事件!
咒蛟台传说
昆明北有一座寺庙--圆通寺,建于元延祐六年(1319年)。寺内古柏参天,花香鸟语。大雄宝殿后,螺峰山下有咒蛟台,台之左、右各有一个天然洞穴,”幽谷洞“和”潮音洞“,传说有蛟潜藏于洞中,时常作妖水淹昆明城,于是有人请来高僧在洞口修高台念佝偻碑文7日,蛟从洞中出,伏地求饶,后被点化飞升,故名”咒蛟台“。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晚年时更名“咒蛟老人”住于台上为人占卜为生。
圆通寺咒蛟台蛟雕像
蛟藏身的潮音洞
通过这个传说来分析:两个洞”幽谷洞“和”潮音洞“。有潮音一定有水,所以蛟住在潮音洞也符合其生活习性。那么在洞穴中有没可能出现四脚的爬行生物呢?
禹王锁蛟井
禹王锁蛟井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区古城内八士坊街与西大街交叉口东北50米,是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造。
据历史传说,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皆因水中的一种怪兽——蛟龙作祟。这种蛟龙能在水中兴风作浪,鼓动水势,冲垮人们所筑的堤防,淹没土地村庄,致使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大禹在众神的帮助下,将九条蛟龙一一制服,并把其中的一条禁锢在一口八角井中。人们就把这口井称为“禹王锁蛟井”。
原井建于何时,因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只知道它位于古钧台街中段东侧。经过反复论证,禹州人民政府于1980年在古钧台街东侧,重建禹王锁蛟井。重建的禹王锁蛟井为仿古歇山亭榭式建筑,亭子挑角起脊,上覆青灰色古瓦,殿内粉壁彩屏,外壁檐下绘有24幅有关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殿内有一座高达2.84米的大禹像,坐落于锁蛟井边,井口以巨石掩盖,石上穿有铁索一条垂于井口 ,青石雕刻的蛟龙头部浅露于水面,俯视井中隐约可见。
网上一条不起眼的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听当地一位老干部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民间传说的禹王锁蛟井不是在现在的位置,应该是距离现在位置的东北角200米的距离,井口就在财政局某位老局长的办公房的下面,因为那时候不重视文物保护,那井口给填上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禹王锁蛟井,偏离了上世纪50年代之前民间传说的位置有200米远。”
一种生活在地下溶洞暗河中的爬行类两栖动物
在国外一个爱探险的小伙和他朋友就在一个地底洞穴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生物。看下图
洞穴里面发现的这种生物,差不多泥鳅般的大小,外观也很像泥鳅,就是这个生物的身体颜色是肉粉色的,而且还有四肢可以爬行,而且它的身上好像是没有眼睛的。
这种生物叫做洞螈,据说寿命100年以上,但至今也未得到证实。因为在自然环境中对洞螈进行考察非常困难。洞螈能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生活6年,这与洞穴内水的低温和其机体的低代谢状态有关。洞螈通过腮呼吸,其腮位于头后、身体外侧,两侧均有,颜色透明,看起来微带红色,因为里面有血液在流动。
讲了这么多故事可以来分析一下。
咒蛟台和锁蛟井的故事其实都和地下水系有关,或是溶洞,或是地下暗河。结合上面的各种传说来分析一下,在生物学不发达的古代,暴雨山洪后,地下水位暴涨,一些生活在地下世界的洞穴生物,比如体型巨大的洞螈之类的就有可能从洞口,或水井之类的地方被冲出地面而被古人们看到,由于都是和水头一起出来,就会被误认为是这些生物会御水控水,而人们又很少见过这些地下生物的真容,所以就以讹传讹,幻化出各种说法和传说来。
梵观点:像蛟,或者龙这类传说中的神物,很有可能是很多古代已经灭绝物种的结合体,而不是一种真实的生物。不过这只是笔者的一种猜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