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属于哺乳动物,而哺乳动物是一种恒温动物,也叫热血动物,也就是说我们身体的温度其实是相对恒定的。为什么要这样?其实是为了方便蛋白质工作。
我本人就是研究蛋白质的,蛋白质其实是我们细胞里最主要的一种生命分子,特别是很多蛋白质在我们细胞里是作为一种酶来发挥作用的。所谓的酶就是能够帮助一些生化反应的发生。如果没有酶的帮助、没有酶的催化,这些生化反应在自然界中可能要隔很长时间比如几百年、上千年、甚至是亿万年才能完成一次反应。可是在这些酶的帮助下,这些生化反应可以在瞬间就完成,所以说如果离开了这些由蛋白质组成的酶,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一定会停止。
可是这些酶在工作的时候,它有一个特性,我们会测它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结果就会发现它的曲线总是像山峰一样——在比较高的温度下,它可能工作的效率比较低,随着温度的降低,起峰了,也就是它的工作效率上去了,但是当你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它的工作效率又再一次下降,也就是说它要达到它的工作效率的最大值,一定是在一个最适合的温度上,实际上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最适合的温度,就是我们的正常的、健康的体温,也就是37摄氏度。
那么是不是所有动物都是这个温度呢?肯定不是,像很多鸟类的温度就要比37摄氏度更高,如果你曾经抱着一只母鸡的话,你可能就会感觉到,鸡的身体上源源不断地传来热量,这就是因为鸡的平均体温比人类要高。这些相对比较高的体温其实有利于鸟类飞行。还有很多动物压根就不是恒温动物,我们也称之为所谓的冷血动物,或变温动物。比如爬行类动物,像鳄鱼,为什么总是在岸边晒太阳,其实是为了通过晒太阳来提高它的体温,让它细胞中的这些酶能够更好地去工作,如果整个环境温度都非常低,它们就只能去冬眠,比如说蛇的冬眠,其实也主要是因为温度太低所导致的。
说回到我们人类身上,我们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但这出现了一个词:摄氏度,我们平常说体温说气温,我们总说多少摄氏度,都说习惯了,其实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相对的叫做华氏度,我想很多人可能都知道,那么华氏度目前还在使用这个温标的国家很少了,真的是屈指可数,其中的一个大国就是美国,那么华氏度跟摄氏度相互换算起来,其实是非常不方便的,因为华氏度的零度也不等于摄氏度的0度,我们知道摄氏度的零度,是在一个正常大气压下纯水结冰的这样的一个温度。
配图来自图虫网
华氏度的零度其实是盐水所结冰的温度,大概在零下几十度,而华氏度的100度,是所谓的正常的人体体温,当时科学家是用了他妻子的体温来作为100度这样一个温标,那么显然我们知道这个是不科学的,因为人的体温在一天之中都会有一个变化,更何况人和人之间的体温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像我本人的正常体温就永远达不到37摄氏度,总是在36.5~36.8摄氏度之间在徘徊,那么人跟人之间有差异,每个人每天也有差异,你究竟100度到底是哪一个时间点,哪一个人的温度,这个就很不科学了。那么现在华氏度的温标,不再是以人的体温来定义的,其实也是像我们的摄氏度温标一样,是按照不同的物理学的条件,然后去定义不同的这种结冰的冰点,沸腾点来进行这样一个温度定义的。
华氏度的温度这一个故事其实就告诉我们,人体的体温其实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每个人和每个人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件事情有没有在发生变化,的确,科学家们在过去的200年之间,一直有在监测,整个人类的这样一个平均体温,结果在大量的数据支持之下,发现我们的平均体温一直在下降,这个速率是多少呢?是每10年下降0.03摄氏度,也就是说每100年下降0.3摄氏度,从1800年到现在,200多年间已经下降了0.6摄氏度,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平均体温,已经从1800年的37摄氏度,下降到了36.5摄氏度左右。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显著的下降,其实背后的确切的原因到目前还并不清楚,这里面有几种假说,我个人觉得其中比较靠谱的一种假说,是跟病原体的感染有关系,我们都知道我们一旦身体被外面的病原体侵入之后发生了感染,那么就有可能会发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这种剧烈的发烧,而只是体温的稍稍地抬升,那么这种稍稍地抬升就有利于我们的免疫系统去清除这些入侵的病原体,实际上在1800年那个时候,现代医学还没有建立起来,那个时候的人往往都要跟这些病原体共存,也就是可能不存在所谓的健康的人,那么每个人的身体里,可能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病原体,很可能正是由于这些病原体的存在,才导致人的体温被抬升了,时至今日,我们大家都已经过得相对来说比较健康了,总在其他病原体侵扰之下的情况已经很少发生了,所以这可能是我们在过去200年间,平均体温一直在下降的原因之一。当然了,这些假说还有待于更多的科学数据和科学实验的验证,才能够最终得出确切的结论,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叶盛
审核:陶宁(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副研究员)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